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场(起場)
开场;开局。《歧路灯》第五三回:“这 夏逢若 一时财运亨通,正是小人也有得意时,起场时又现赢了八十两。喜喜欢欢,包裹而归。”
分類:开场开局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上场(上場)  拼音:shàng cháng
1.演员或运动员出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豆棚闲话。第八则》:「今日若要我上场,说那整段的书,万万不敢。」
2.开始进行或有所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看见人家有些颜色的妇人,便思勾搭上场,不上手不休。」《红楼梦》第四五回:「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了闷,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
《國語辭典》:开科(開科)  拼音:kāi kē
1.举行科举考试。《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把苗子平定了,明年朝廷必定开科,大爷、二爷一齐中了。」
2.说开场白。《水浒传》第三六回:「那人却拿起一个盘子来,口里开科道:『小人远方来的人,投贵地特来就事。』」
《國語辭典》:领班(領班)  拼音:lǐng bān
1.旧时戏班的管理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知道他是个领班子的,叫了进来。」
2.领导工作队伍的人。如:「工厂的领班」。
《漢語大詞典》:起殇(起殤)
旧时为祭鬼神而演戏,在开场时召请怨鬼的一种迷信形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然而开场的‘起殇’,中间的鬼魂时时出现,收场的好人升天,恶人落地狱,是两者都一样的……‘起殇’者, 绍兴 人现已大抵误解为‘起丧’,以为就是召鬼,其实是专限于横死者的。”
《國語辭典》:序曲  拼音:xù qǔ
1.于歌剧开幕前所奏的管弦乐,用以准备开幕或暗示剧情者。十九世纪后形成单乐章的管弦乐曲,可以独立演奏,通常为标题音乐。overture中译名。
2.比喻事件的开端。如:「在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今年的运动会立即拉开序曲。」
《國語辭典》:副末  拼音:fù mò
一种宋元时戏剧的角色。常与副净出现,专司开场或制造效果。《儒林外史》第一○回:「唱完三出头,副末执著戏单上来点戏。」
《國語辭典》:悟头诗(悟頭詩)  拼音:wù tóu shī
说书人在开场时所念的诗。常为七言的四句诗。《平妖传》第一五回:「瞿瞎子当下打扫喉咙,将气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头诗句,然后说入正传。」
《國語辭典》:跳加官  拼音:tiào jiā guān
传统戏剧开场或喜庆节日宴会时,必先有一人戴喜神或财神面具,穿红袍皂靴,高视阔步,循台三圈,讨个吉祥,以示祝福。若有权重位高,体面人物光临,亦须跳加官。手里并拿著「天官赐福」、「指日高升」等字幅,表示庆贺,并预祝宦途如意。也称为「打加官」。
《國語辭典》:逢场作戏(逢場作戲)  拼音:féng cháng zuò xì
1.艺人遇到合适的场所,就开场表演。《景德传灯录。卷六。江西道一禅师》:「师云:『石头路滑。』对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
2.随事应景,偶尔游戏玩耍。《三侠五义》第六○回:「劣兄虽有两面。也不过逢场作戏,幸喜不失本来面目。」《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定辉倒也罢了,不过逢场作戏,华甫到了这金迷粉醉的世界,不觉神魂飘荡。」也作「逢场作乐」。
《國語辭典》:参场(參場)  拼音:cān cháng
进谒、拜见长辈或位尊者。亦指喜庆时演唱堂会戏,演员在开场前至台上向主人家行礼贺喜。《红楼梦》第七一回:「一时,台上参了场,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厮伺候。」也作「参堂」。
《國語辭典》:大庭广众(大庭廣眾)  拼音: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如:「他常在大庭广众间高谈阔论。」《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也作「广庭大众」、「广众大庭」。
《漢語大詞典》:墙头诗(牆頭詩)
一种宣传性的通俗短诗。多张贴在公开场所墙头,故称。
《國語辭典》:前奏曲  拼音:qián zòu qǔ
1.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源于独奏曲或键盘曲的引子。
2.置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名乐。
3.借指一件事情正式开始前的作为。如:「约会往往是坠入情网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