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庙
告庙
庙额
考庙
庙碑
周庙
庙学
谒庙
四庙
庙制
庙祧
庙论
一庙
庙廷
庙胜
《漢語大詞典》:五庙(五廟)
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公羊传·庄公三年》:“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 清 姚鼐 《与许孝亷庆宗书》:“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國語辭典》:告庙(告廟)  拼音:gào miào
古代自天子至诸侯,凡即位、出征、出猎等事,必禀告于祖庙。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即告庙之日,紫盖如云。」
《骈字类编》:庙额(庙额)
宋史礼志太常博士王右请自今诸神祠无爵号者赐庙额已赐额者加封爵
《漢語大詞典》:考庙(考廟)
父庙。《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孔颖达 疏:“父庙曰考。考,考成也,谓父有成德之美也。”
《漢語大詞典》:庙碑(廟碑)
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顷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令譔庙碑。”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 赵公 请於朝,立庙於 嘉兴 以祀矦,事具公所自为庙碑中。”
《漢語大詞典》:周庙(周廟)
周 室的宗庙。逸周书·世俘:“ 武王 在祀,太师奉 商王 紂 悬首白旂,妻二首,赤斾,乃以先首或入燎於 周 庙。”左传·昭公十八年:“使祝史徙主祏於 周 庙,告於先君。”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在昔 周 庙铸金,以为慎言之人。”
分類:宗庙
《漢語大詞典》:庙学(廟學)
旧指设于 孔 庙内的学校。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序:“ 治平 元年, 天章阁 待制 兴国 吴公 治 潭州 ,之明年正月,改筑庙学于城东南。” 明 李东阳 《改建忻州庙学记》:“葢自侯之来知是州,属意庙学,图革其故而新之。”
分類:学校
《漢語大詞典》:谒庙(謁廟)
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称“謁庙”。后汉书·舆服志下:“皇后謁庙服,紺上皁下。”宋史·礼志十一:“自 汉文帝 以来,皆即位而謁庙。”参见“ 告庙 ”。
《國語辭典》:告庙(告廟)  拼音:gào miào
古代自天子至诸侯,凡即位、出征、出猎等事,必禀告于祖庙。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即告庙之日,紫盖如云。」
《漢語大詞典》:四庙(四廟)
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祖庙。《礼记·丧服小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郑玄 注:“高祖以下。与始祖而五。” 孔颖达 疏:“而立四庙者,既有配天始祖之庙,而更立高祖以下四庙,与始祖而五也。” 清 方苞 《教忠祠规序》:“古者建国始得立五庙, 北宋 以前犹有四庙、三庙、二庙之制。”
《骈字类编》:庙制(庙制)
宋书礼志自唐至周庙制不同而皆七世自周以上所谓太祖非始受命之主特始封之君而已
《漢語大詞典》:庙祧(廟祧)
泛指祖庙。《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汉 张衡 《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躬追养於庙祧,奉蒸尝与禴祠。” 宋 王安石 《覃恩昭宪杜皇后李惠贺皇后淑德尹皇后孙侄等转官制》:“予大祭于庙祧,而哀夫先后之家寖替而不章,乃詔有司博求其世。”
分類:祖庙
《漢語大詞典》:庙论(廟論)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宋 欧阳修 《谢参知政事表》:“赞贰国钧,参闻庙论。”朱子语类卷一三○:“本朝自 李文靖公 、 王文正公 当国以来,庙论主於安静。”
《骈字类编》:一庙(一庙)
唐 皮日休 泰伯庙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
《韵府拾遗 啸韵》:杜氏通典天宝六载三皇置一庙五帝置一庙以时祭享
《國語辭典》:庙廷(廟廷)  拼音:miào tíng
庙院。《晋书。卷三五。裴秀传》:「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王公,配享庙廷。」
《漢語大詞典》:庙胜(廟勝)
指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尉缭子·战威:“刑如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北史·源思礼传:“今奉庙胜之规,总驍捍之众,足以擒其酋帅,献俘闕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