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坛(神壇)  拼音:shén tán
1.祭神的高台。
2.术士供奉神明,摆设祭品道具以便作法的所在。
《漢語大詞典》:复庙(複廟)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
《漢語大詞典》:复格(復格)
双重斗栱。復,通“ 复 ”。逸周书·作雒:“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棁……画旅。”《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 俞樾 云:‘古有重屋,有复屋。重屋者,此记所説是也。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作雒》之重亢、復格,亦似皆复屋之制。”
分類:双重斗栱
《漢語大詞典》:复屋(複屋)
(1).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屋宇为“复屋”。说文·林部:“棼,复屋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故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复屋……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题诗》:“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传呼迟。”
《漢語大詞典》:县鼓(縣鼓)
(1).古代庙堂用的大鼓。礼记·礼器:“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 孔颖达 疏:“县鼓,谓大鼓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乐县鼓,用《万儛》,儛溢衡。”
(2).比喻海涛轰鸣。 宋 梅尧臣 《送韩持正寺丞知馀姚》诗:“天晴 姚江 深,县鼓朝翻海。”
《漢語大詞典》:夔乐(夔樂)
借指庙堂雅乐。 夔 为 舜 时乐官,故称。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我国家韶濩登歌,咸英尽美,復夔乐于雅正,黜 郑 声于惉懘。”
《漢語大詞典》:丹青地
指朝廷庙堂。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唐 杜甫 《石砚》诗:“致於丹青地,知汝随顾盼。” 仇兆鳌 注:“丹青地,谓丹墀青琐之间。” 杨伦 笺注:“言此砚致於 明光 禁中丹墀青琐之地,亦得蒙天子之盼睞也。”
分類:朝廷庙堂
《漢語大詞典》:祖师堂(祖師堂)
佛教禅宗安置祖师及开山僧人像的庙堂。 前蜀 贯休 有《题曹溪祖师堂》云:“皎洁 曹溪月 ,嵯峨七寳林,空传 智药 记,岂见祖禪心。”
《漢語大詞典》:金石乐(金石樂)
使用钟磬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常指庙堂之乐。语出《左传·襄公九年》:“ 武子 对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齐书·王僧虔传:“ 苻坚 败后, 东﹝晋﹞ 始备金石乐。”南史·齐豫章王嶷传:“上幸 嶷 邸,后堂设金石乐。”
《漢語大詞典》:理匦使(理匭使)
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说 垂拱 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议大夫、补闕、拾遗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匭使…… 宝应 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匭使。 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匭使,諫议大夫一人为知匭使。”参见“ 匭院 ”。
《國語辭典》:匦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国古代的民意蒐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
《國語辭典》:曳尾涂中(曳尾塗中)  拼音:yì wěi tú zhōng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比喻宁愿贫困而逍遥自在,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也作「曳尾泥涂」。
《国语辞典》:泰吉玛哈庙(泰吉玛哈庙)  拼音:tài jí mǎ hā miào
一座位于印度的亚拉格的庙堂。属于回教,是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此庙是为了纪念一位死去的王妃,于西元一六三○年开始建造,历经二十年完成。
《漢語大詞典》:球锽(球鍠)
(1).指磬和钟,庙堂乐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至於林籟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鍠。” 清 冯桂芬 《顾侍萱学博蓉湖渔隐图》诗:“君才球鍠天庙器,射策金门不得志。”
(2).比喻社稷英才。
《國語辭典》:庙堂之器(廟堂之器)  拼音:miào táng zhī qì
国宝。比喻可担当大任的才具。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