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常
镇常
秉常
庸常
常业
国常
常节
常久
常名
常宁
常体
常选
变常
改常
常物
《漢語大詞典》:大常
本性;常道。庄子·田子方:“草食之兽不疾易藪,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文子·上礼:“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消智能,循大常,隳肢体,黜聪明,大通混冥,万物各復归其根。”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刘亚明》:“一死存大常,道宗传入室。”
太常。周礼·春官·巾车:“建大常,十有二斿。” 郑玄 注:“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縿,斿则属焉。”仪礼·觐礼“载大旂” 汉 郑玄 注:“大旂,大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旒,交画升龙降龙。”参见“ 太常 ”。
《國語辭典》:太常  拼音:tài cháng
1.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秦时置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五年更名太常。」
2.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书经。君牙》「纪于太常」汉。孔安国。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漢語大詞典》:镇常(鎮常)
经常。朱子语类卷六四:“久,是就他骨子里説,镇常如此之意。”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便道眉儿镇常圪皱,你便唱夫妻每醉了还依旧。” 清 沈谦 《丹凤吟·答洪昉思梦访之作》词:“也有镇常相见,见时不免含嫉妒。”
分類:经常
《漢語大詞典》:秉常
执持常理。国语·晋语一:“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
分類:执持常理
《國語辭典》:庸常  拼音:yōng cháng
平庸寻常,不出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随他武艺庸常,也会大请大受。」
分類:寻常
《漢語大詞典》:常业(常業)
(1).固有之业。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故特指农业。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开春理常业,岁功卿可观。”
(2).各阶层人民的本业;主要的职业。 宋 曾巩 《兜率院记》:“古者为治有道,生民各有常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敬遵天命,奉之弗遑,各安常业,士农工商。” 沙汀 《困兽记》十三:“她的常业,是替市面上的单身汉洗浆衣服,充当娘姨奶妈的经纪。”
《漢語大詞典》:国常(國常)
国家的典章、法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叔孙侨如 ,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国语·越语下:“肆与大夫觴饮,无忘国常。” 韦昭 注:“常,旧法。”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
《漢語大詞典》:常节(常節)
(1).谓常有节制。大戴礼记·诰志:“天生物,地养物,物备兴而时用常节。”
(2).一定的时节。 汉 王粲 《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3).一定的节度。 晋 陆机 《演连珠》:“动循定检,天有可察,应无常节,身或难照。”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公儼然庄重,坐立有常处,不倾侧跛倚,语默有常节,不戏言苟笑。”
(4).固有的操节。《汉书·王莽传上》:“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可听。”周书·杨宽传:“太宰见爱以礼,人臣之交耳。今日之事,事君常节。”北史·王紘传:“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故臣不死。”
(5).正常的节律。 章炳麟 《辨诗》:“乐府或时无韵,是犹《周颂》诸篇,不应常节,盖其逗留曲折,非韵所持,固诗之特异也。”
《國語辭典》:常久  拼音:cháng jiǔ
恒久。《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六年》:「胡人不能常久,无他故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们舅太太合亲家太太,更可以和你常久同居。」
分類:长久
《漢語大詞典》:常名
(1).永恒之名。老子:“名,可名,非常名。”魏书·太祖纪:“官无常名,而任有定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无为观大象,冲用体常名。”
(2).通常的名称。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以玉为寳兮,寳之常名。”
分類:永恒
《漢語大詞典》:常宁(常寧)
(1).长期安宁。《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 汉 王粲 《从军诗》:“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寧。”
(2). 汉 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 增城 、 安处 、 常寧 。”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漢語大詞典》:常体(常體)
(1).犹通例。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
(3).平素的风格。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 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漢語大詞典》:常选(常選)
(1).指素常选拔的精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驃骑,驃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絶也。” 司马贞 索隐:“谓驃骑常选择取精兵。”
(2).古代定期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 ,勿限年次。”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元史·张珪传:“近侍不得巧词復奏,不该常调之人亦不得滥入常选。”
《漢語大詞典》:变常(變常)
改变常道。《后汉书·郎顗传》:“是知变常而善,可以除灾,变常而恶,必致於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而后之人,不务致其良知,以精察义理於此心感应酬酢之间,顾欲悬空讨论此等变常之事,执之以为制事之本,以求临事之无失,其亦远矣。”
分類:变常常道
《國語辭典》:改常  拼音:gǎi cháng
反常、改变常态。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亏姑夫抬举的成人长大,知道的,是你老人家改常,不知道的,则说我生事。」
《漢語大詞典》:常物
(1).长久存在之物;固定不变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且荣位势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朝鲜 、 安南 、 琉球 、 缅甸 、 苏禄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献。”
(2).一般的东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镜记》:“友人 薛侠 者,获一铜剑,长四尺,剑连於靶;靶盘龙凤之状,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烁,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顺之 《方圆砚铭》:“恶方喜圆,常物之情;喜方恶圆,幽人之贞。皆物我之相笑,无益损乎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