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旗帜(旗幟)  拼音:qí zhì
旗可作为标帜,故泛称旌旗为「旗帜」。《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诏登坛。」《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声大震,把那几百个番子,犹如砍瓜切菜,尽数都砍死了,旗帜器械,得了无数。」也作「旗志」。
《國語辭典》:旗号(旗號)  拼音:qí hào
1.旗帜、旗子。《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见这边船上打著『贵州总镇都督府』的旗号,知道是汤少爷的船。」
2.旗语。即挥动旗子以传递的讯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号,叫他停轮。」
3.名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著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买云雷雨。」
《漢語大詞典》:赤帜(赤幟)
(1).红旗。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萆山而望 赵 军。” 元 成廷圭 《送谢太守》诗:“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说岳全传》第三六回:“赤帜红旗映日光。”
(2).今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旗帜。 柳亚子 《存殁口号》之一:“ 神烈峰 头墓草青, 湘 南赤帜正纵横。” 李少石 《祝董老六十大寿》诗:“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张赤帜独当先。” 赵朴初 《洪湖曲·吊贺龙同志》:“坚持赤帜不可夺,烈焰飞腾 湘 鄂 西。”
(3).比喻太阳或太阳的炎威。 宋 范成大 《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 元 舒頔 《金陵怀古》诗:“玉驄声断乌臺寂,赤帜阴移画省深。” 元 王恽 《苦热叹》诗:“炎官张火伞, 屏翳 扬赤帜。”
(4).比喻榜样,典范。 宋 岳珂 桯史·一言悟主:“﹝ 范石湖 ﹞悟主以一言之顷,理明辞正,虽不能终格,犹足为公议立赤帜云。”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大风》三章,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 清 李玉 《清忠谱·谱概》:“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
(5).比喻领袖人物或领袖地位。《宋史·司马光传》:“ 光 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 立 汉 赤帜, 赵 卒气夺;今用 光 ,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七:“艺苑则 李怀麓 、 张沧洲 为赤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使 粲花主人 及今犹在,奋其全力,另製一种新词,则词坛赤帜,岂仅为 若士 一人所攫哉!”
《國語辭典》:拔帜(拔幟)  拼音:bá zhì
比喻以计谋战胜敌人,取而代之。参见「拔帜易帜」条。南朝陈。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唐。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易汉帜(拔趙幟易漢幟)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 ,将至 井陉口 ,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 。 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亦作“ 拔赵帜立赤帜 ”、“ 拔赵易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 拔帜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漢語大詞典》:汉帜(漢幟)
(1). 汉王 刘邦 军队的旗帜。汉书·韩信传:“拔 赵 帜,立 汉 帜。”
(2). 汉 人军队的旗帜。 唐 李约 《从军行》:“游军藏 汉 帜,降骑説蕃情。” 黎元洪 《檄山东文》:“陟 泰山 之巔,挥吾 汉 帜;决 黄河 之水,涤彼胡氛。”
(3). 汉 学的标帜。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 惠 戴 诸儒,为 汉 学大宗,已尽弃 宋 詮,独标 汉 帜矣。”参见“ 汉学 ”。
《國語辭典》:汉学(漢學)  拼音:hàn xué
1.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漢語大詞典》:树帜(樹幟)
树立旗帜。借指起义。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武昌 树帜,余在 沪 瀆。值先烈 陈英士 先生异军突起,君自南土来书。”
《漢語大詞典》:麾帜(麾幟)
将帅的旗帜。吴子·论将:“旌旗麾帜,所以威目。”新唐书·王式传:“ 式 发自 光福里 第,麾帜皆东靡,猎猎有声。”宋史·兵志九:“旌旗麾帜,各随方色。”
分類:将帅旗帜
《漢語大詞典》:旌帜(旌幟)
旗帜。后汉书·刘盆子传:“ 寳 从后悉拔 赤眉 旌帜,更立己幡旗。”新唐书·令狐綯传:“时 浙西 杜审权 使票将 翟行约 率千兵与 湘 会,未至而 湘 覆,贼伪建 淮南 旌帜诱之,亦皆陷。”《三国演义》第十七回:“门旗开处,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方五斗旌帜。”
分類:旗帜
《漢語大詞典》:酒帜(酒幟)
即酒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酒帘得子:“ 赵 亦睹酒帜所署,惊曰:‘天下惟我书独步,今乃胜我,何也?’” 清 曹寅 《雪霁次些山韵》:“花灯杂路近春色,酒帜排空起暮寒。”参见“ 酒帘 ”。
分類:酒帘
《國語辭典》:酒帘  拼音:jiǔ lián
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唐。李中〈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也称为「酒帘子」、「酒幌」、「酒旗」、「酒望子」、「望子」。
《國語辭典》:标帜(標幟)  拼音:biāo zhì
用以识别的旗帜或记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大梁城中迫隘,欲展外城,先立个标帜,候今冬农隙之时,兴工板筑。」也作「摽帜」。
《漢語大詞典》:黑帜(黑幟)
宋 时指 金 。 宋 张元干 《次韵奉和平叔亭林至日之什》:“莫思 淮海 上,黑帜杂黄巾。” 宋 陆游 《蹭蹬》诗:“黑帜游魂应有数,白衣効命永无期。” 钱仲联 校注:“黑帜,指 金 。《考工记》:‘北方谓之黑。’ 金 为北虏,故云。”
《骈字类编》:电帜(电帜)
韩愈讼风伯见雷车下
《国语辞典》:易帜(易帜)  拼音:yì zhì
改变旗帜。谓取胜敌人。参见「拔帜易帜」条。《佩文韵府。卷六三。寘韵引梁萧纲。七励》:「前锋纷其易帜,后骑决其沙囊。」
《漢語大詞典》:摇帜(摇幟)
晃动旗帜。形容闪电。 唐 韩愈 《讼风伯》:“山升云兮泽上气,雷鞭车兮电摇帜。” 宋 孔平仲 《夏旱》诗:“雷声隆隆电摇帜,雨竟无成空混热。”
《骈字类编》:红帜(红帜)
唐 杨巨源 赠张将军 天晴红帜当山满,日暮清笳入塞长。
唐 王建 水运行 西江运船立红帜,万棹千帆绕江水。
《漢語大詞典》:白帜(白幟)
(1).战败者表示投降的白旗。新五代史·闽世家·王鏻:“ 仁达 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 继雄 信之,登舟,伏兵发,刺杀之。”
(2).泛指白色的军旗。宋史·王珪传:“敌围之数重,復驰入,有驍将持白帜植枪以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