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官帖
四帖
六帖
平帖
鹅帖
绛帖
定帖
简帖
墨帖
县帖
白帖
宜春帖
十帖
帖职
帖字
《漢語大詞典》:官帖
(1). 清 代户部发给商人的营业许可证。见《六部成语·户部·官帖》
(2).即钱帖。 清 末 东北 三省官银钱号局所发行的钱钞的统称。官帖面额有一吊至一百吊多种。后因发行过滥,兑价日跌,几成废纸。
《骈字类编》:四帖
唐书选举志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
《國語辭典》:六帖  拼音:liù tiè
1.唐代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能中六帖的,即算通过帖经试,故称为「六帖」。见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选举三。历代制下》。
2.书名。古来用六帖作书名的很多,如《白氏六帖》,即为后人托唐朝白居易之名,取凡书精语可备词赋采用者,各以门目类聚。又如宋朝孔传有《孔氏六帖》,与白氏六帖合称为「白孔六帖」。其他又有《前汉六帖》、《周易六帖》等。
《國語辭典》:平帖  拼音:píng tiē
1.平静。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五。青田小胥》:「捕鱼者方收网,忽潭水沸腾,声如电震,急舣舟岸侧以避,俄倾,一物跃出,高丈馀,复坠,水亦平帖,徐而观之,乃陈胥之尸。」清。马建忠《东行续录》:「初七日晨六点钟,起碇,九点钟过成山岬,风静舟稳,波纹平帖如熨。」
2.顺从、顺服。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四。哲宗元祐五年》:「然臣尚谓熙河遭此破坏,彼此相疑,却欲招纳,令就平帖,非得良帅,未易安也。」
3.平稳妥贴。宋。吕祖谦 答潘叔昌:「为学工夫,涵泳渐渍,玩养之久,释然心解,平帖的确,乃为有得。」《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老氏。老庄》:「庄子较之老子,较平帖些。」
《漢語大詞典》:鹅帖(鵝帖)
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国语辞典》:绛帖(绛帖)  拼音:jiàng tiè
北宋潘师旦以「淳化阁帖」为底本所摹刻的帖子,二十卷。内容有所增损,因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称为「绛帖」,世称为「潘驸马帖」。相传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得十卷。长子将上十卷抵债没入公库,绛州官署补刻馀卷,称为「东库本」;次子补刻前十卷,称为「私家本」。后又有新绛本、伪刻十二卷本及其他翻刻本行世。原拓本传世极少,今仅存宋拓残本若干卷。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淳化阁帖》。
《漢語大詞典》:定帖
宋 代定婚时双方交换的帖子。其上写明家庭、本人及有关的详细情况。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婚娶之礼,先凭媒氏,以草帖子通於男家……然后过细帖,又谓‘定帖’。帖中序男家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第几位男,及官职年甲月日吉时生,父母或在堂,或不在堂,或书主婚何位尊长,或入赘,明开将带金银、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俱列帖子内。女家回定帖,亦如前开写。”
《國語辭典》:简帖(簡帖)  拼音:jiǎn tiě
书信、文件。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把巫山错认做望夫石,将小简帖联做断肠集。」也作「柬帖」、「简子」。
分類:简帖
《漢語大詞典》:墨帖
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宋 陆游 《南唐书·后妃诸王传·黄氏》:“ 元宗 、 后主 俱善书法……购藏 钟 王 以来墨帖至多。”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庐陵萧氏本:“右先伯父 太博 作邑 和州 之 仓山 ,得墨帖于丞相 兗国 刘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大凡学古人书,当观真蹟,方得其运笔之一二,墨帖无为也。”
《漢語大詞典》:县帖(縣帖)
县府文书。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崔侍郎钱舍人》诗:“纳租看县帖,输粟问军仓。” 唐 顾况 《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
分類:县府文书
《国语辞典》:白帖  拼音:bái tiè
白氏六帖的简称。参见「白孔六帖」条。
《国语辞典》:宜春帖  拼音:yí chūn tiě
旧俗在立春日用来祝贺新春,上有宜春二字的帖子。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
《骈字类编》:十帖
宋史选举志见一首下
《漢語大詞典》:帖职(帖職)
兼职。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初,公以县之便闻於上也, 禹锡 方在郎位,帖职为计曹。” 唐 皇甫曾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诗:“博士本 秦 官,求才帖职难。”旧唐书·食货志下:“今度友盐铁,泉货是司,各有分巡,置於都会。爰命帖职,周视四方,简而易从,庶叶权便。” 宋 时也称以他官兼馆职的为“帖职”。 宋 欧阳修 《论举馆阁之职札子》:“臣欲乞今后任发运、转运、知州等,更不依例帖职。”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吕成公编文鉴:“ 孝宗 赐名‘文鑑’,除公直秘阁,暨赐御府金帛…… 成公 遂力辞帖职,上不从。”
分類:兼职馆职
《漢語大詞典》:帖字
谓熟记经书以应帖试。旧唐书·杨绾传:“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艷,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参见“ 帖经 ”。
分類:经书
《漢語大詞典》:帖经(帖經)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通典·选举三:“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旧唐书·文宗纪下:“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