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官街  拼音:guān jiē
旧称公有的街道。如:「私占官街,应依法严办。」
《國語辭典》:行市  拼音:háng shì
1.价格。《红楼梦》第六一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物件,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2.意思。《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说列国似的说了一天,这句话起,有个反脸不回京的行市。」
《國語辭典》:市区(市區)  拼音:shì qū
城市范围内所包括的区域,通常指人口、建筑物密集,商业繁荣的地区。
《國語辭典》:市街  拼音:shì jiē
城市中的街道。如:「这条繁华的市街,商店林立,购物十分方便。」
《國語辭典》:白望  拼音:bái wàng
1.空有之声望,虚名。《晋书。卷七一。列传。陈頵》:「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
2.唐代统治者派人在市中探望,见所需之物,则白取于民,付价甚少或不付价钱。唐。韩愈《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
《國語辭典》:行会(行會)  拼音:háng huì
同业组织。由同行的人共同组织而成,早期多为贸易与工匠团体,其目的在于协调利益冲突、议订行规,以及建立行业的社会正当性。行会又称基尔特,即英文Guild的中文音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行」初现于隋代,指都市中的各种行业与组织;清代以后,主要以「会」、「公所」、「帮」来指称同业组织。参见「基尔特」条。
《国语辞典》:后街(后街)  拼音:hòu jiē
1.住屋后面的街巷。如:「有人在后街对著二姐的窗口唱情歌、诉衷情。」《红楼梦》第二三回:「不想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正盘算著也要到贾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也好弄些银钱使用。」
2.指城市中冷僻的街巷。如:「深夜独自在后街徘徊是很危险的事。」
《漢語大詞典》:市井人
(1).指商贾。 南朝 宋 鲍照 《行乐至城东桥》诗:“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 宋 陆游 《村居书事》诗:“修身世世诗书业,营利明明市井人。”
(2).指城市中流俗之人。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 吕东莱 闻之,笑曰:‘此只如市井人嘆喜之词。’”
《漢語大詞典》:市舍
谓市中客舍。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儒宫烟火湿,市舍煎熬忲。”
分類:市中客舍
《漢語大詞典》:市店
市中旅舍或店铺。隋书·李德林传:“ 德林 乃奏取逆人 高阿那肱 卫国县 市店八十塸为 王谦 宅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宋 陆游 《秋郊有怀》诗:“檐头买双兔,市店取斗酒。”
《漢語大詞典》:市屠
市中屠肆。史记·魏公子列传:“ 侯生 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分類:市中
《漢語大詞典》:市亭
(1).市吏治事之所。周礼·地官·司市“以次叙分地而经市” 汉 郑玄 注:“次,谓吏所治舍。思次,介次也,若今市亭然。” 孙诒让 正义:“案《续汉书·百官志》, 雒阳 有市长,盖即於市亭为官寺,与 周 制同。”
(2).市中高大的楼亭。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市亭忽云搆,方物如山峙。”
(3).指市中酒楼。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市亭插旗鬭新酒,十千得斗不可赊。” 宋 曾巩 《寒食》诗:“唯有市亭沽酒客,俚歌声到日西斜。”
《國語辭典》:说三分(說三分)  拼音:shuō sān fēn
宋元讲史之一,以讲说三国故事为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霍四究,说三分。」
《國語辭典》:牌面  拼音:pái miàn
1.元代用来奖励的功牌。《元史。卷四十四。顺帝本纪七》:「甲午,以太不花为湖广行省左丞相,总兵招捕湖广、沔阳等处,湖广、荆襄诸军悉听节制,给还元追夺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给以功赏宣敕、金银牌面。」
2.元代朝廷发给出使大臣的證明文件。《元史。卷一○一。兵志四》:「使臣无牌面文字,始给马之驿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给驿马者,亦论罪。」
3.麻将、纸牌等牌具的正面。如:「牌面有五张同样花色连号的牌子,叫做『同花顺』。」
《漢語大詞典》:牌尾
(1). 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
(2).见“ 牌尾馆 ”。
《漢語大詞典》:市娼
亦作“ 市倡 ”。 都市中的妓女。 宋 苏轼 《题王逸少帖》诗:“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元 程棨 《三柳轩杂识·评花品》:“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娼,李如东郭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