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3,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行己
己任
己亥
己卯
罪己
屈己
一己
虚己
己见
己私
恭己
修己
正己
己知
抚己
《漢語大詞典》:行己
谓立身行事。论语·公冶长:“ 子 谓 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简公雪冤:“士人行己,贵乎立品,即小可以见大,即穷可以徵达。”
分類:立身身行
《漢語大詞典》:己任
自己的责任或任务。新五代史·唐臣传·张延朗:“ 延朗 号为有心计,以三司为己任,而天下钱穀亦无所建明。”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公( 李肃之 )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侍郎自开府 湖北 以来,即以移风易俗为己任。”
《韵府拾遗 贿韵》:己亥
家语卜商反卫见读史志者云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问之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
《韵府拾遗 巧韵》:己卯
唐书历志旧说岁在己卯推其朏魄乃武王成君之岁也
《國語辭典》:罪己  拼音:zuì jǐ
归罪于己。《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焉。」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劄子〉:「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分類:引咎自责
《漢語大詞典》:屈己
委屈自己。孔丛子·抗志:“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 唐 崔元翰 《中元日题奉敬寺》诗:“屈己由济物, 尧 心岂所荣。” 宋 岳珂 桯史·岳鄂武穆王本传:“初, 飞 在诸将中年最少,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 世忠 、 俊 不能平, 飞 屈己下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百里挑一的妇女,屈己待人,跟 赵玉林 同志一模一样。”
《國語辭典》:一己  拼音:yī jǐ
自己本身。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缥缈峰〉:「尽欲活群生,不唯私一己。」
《國語辭典》:虚己(虛己)  拼音:xū jǐ
虚心不自满。《庄子。山木》:「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國語辭典》:虚心(虛心)  拼音:xū xīn
1.谦退容物,心不自满。《庄子。渔父》:「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老残游记》第二○回:「你这位先生颇虚心,我对你讲,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
2.心有所愧而胆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其实不知甚么根由,怎当得虚心病的露出马脚来。」
《漢語大詞典》:己见(己見)
个人的见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以下据 亚斐那留斯 及 第勒 的解说,并略参己见。”
《漢語大詞典》:己私
私欲。朱子语类卷七三:“人之所当涣者,莫甚於己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虽借口法祖,实快己私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一:“精而言之,礼之未復,即为己私。实而求之,己之既克,未即为礼。”
分類:己私私欲
《國語辭典》:恭己  拼音:gōng jǐ
1.恭肃己身。《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2.强臣专政,天子无权。《资治通鉴。卷六四。汉纪五十六。献帝十年》:「时政在曹氏,天子恭己。」
《國語辭典》:修己  拼音:xiū jǐ
1.修养自身。《论语。宪问》:「修己以敬。」
2.人名。夏禹的母亲。
分類:自我修养
《漢語大詞典》:脩己
(1).自我修养。《论语·宪问》:“脩己以敬。”论语·宪问:“脩己以安人。”
(2).古代传说 大禹 的母亲的名字。竹书纪年卷上:“ 帝禹 夏后氏 母曰 脩己 ,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 脩己 背剖而生 禹 于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鯀 纳 有莘氏 女曰 志 ,是为 脩己 。”
《漢語大詞典》:正己
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礼记·中庸:“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 唐 李翱 《答侯高第二书》:“君子正己而须之尔,虽圣人不能取其容焉。” 明 张居正 《与蓟辽督抚书》:“夫省文以期实效,坦怀以合暌贰,正己以振威稜,乃渠今日最切务也。”
《漢語大詞典》:己知
知己。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李贤 注:“己知犹知己也。”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
分類:知己
《漢語大詞典》:抚己(撫己)
省察自己;自问。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致有鼠雀之牙,抚己多惭,见公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