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摇钱树
十三月
节关
田祭
拜灶
余律
腊尽冬残
佛腊日
打野胡
《國語辭典》:摇钱树(搖錢樹)  拼音:yáo qián shù
本为传说中的一棵宝树,树上布满钱财,一摇晃就会掉落下来。后喻指可以获取钱财的人或事物。《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别人家养的女儿便是摇钱树,千生万活。」《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这是个摇钱树,一摇一斗,十摇成石。」
《漢語大詞典》:十三月
(1).指农历正月。《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 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 人以十三月为正。’”《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 以为春。”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三易之名:“ 夏 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参见“ 三正 ”。
(2).指 殷商 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 司马贞 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辞中常见。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ēng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称为「三正」。《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洎周公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也称为「三统」。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天、地、人的正道。《书经。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汉。孔安国。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国语辞典》:节关(节关)  拼音:jié guān
旧俗于端午、中秋、岁末三节收帐,经济多窘,故称为「节关」。
《漢語大詞典》:田祭
古时岁末对土谷百神的祭祀。
《国语辞典》:拜灶  拼音:bài zào
祭拜灶神。除了岁末送灶、接灶时祭拜外,平时新养猫狗宠物,一进门也要祭灶,以示将分享家中菜食。如:「又不是新进门的小狗,还要人抱了去拜灶。」
《漢語大詞典》:余律(餘律)
剩馀的时令节气。指岁末。 唐太宗 《感旧赋》:“况復气结隆冬,岁穷餘律;对落景之苍茫,听寒风之萧瑟。”
《国语辞典》:腊尽冬残(腊尽冬残)  拼音:là jìn dōng cán
年终岁末。如:「腊尽冬残、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傲枝头。」
分类:年终岁末
《漢語大詞典》:佛腊日(佛臘日)
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 宋 赞宁 《僧史略·赐夏腊》:“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为佛腊日也。”
《國語辭典》:打野胡  拼音:dǎ yě hú
古时十二月,乞丐装鬼跳戏以乞钱。也作「打夜狐」、「打夜胡」。
《國語辭典》:打夜狐  拼音:dǎ yè hú
古时十二月,乞丐装鬼跳戏以乞钱。也作「打野胡」、「打夜胡」。
分類:民间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