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云门(雲門) 拼音:yún mén
1.黄帝之乐,六乐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國語辭典》:金刚(金剛) 拼音:jīn gāng
1.一种矿石。参见「金刚石」条。《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西南夷传》:「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
2.比喻坚硬壮硕之物。《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毋霸,怕他怎的。」
3.佛教的护法力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
4.金刚猩猩的简称。参见「金刚猩猩」条。
2.比喻坚硬壮硕之物。《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毋霸,怕他怎的。」
3.佛教的护法力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
4.金刚猩猩的简称。参见「金刚猩猩」条。
《漢語大詞典》:半山亭
(1).亭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中山门 北 半山寺 。 半山寺 原为 宋 王安石 故居, 元丰 七年舍为寺宇。 明 代因靠近宫城 北安门 ,划为禁地,寺废。 清 道光 年间再建, 同治 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 半山亭 。参见“ 半山 ”。
(2).亭名。在 河南 内乡县 西北 汤河 半山间。 宋 张舜民 建。 金 元好问 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2).亭名。在 河南 内乡县 西北 汤河 半山间。 宋 张舜民 建。 金 元好问 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國語辭典》:风调雨顺(風調雨順) 拼音:fēng tiáo yǔ shùn
风雨及时而适量。比喻丰年安乐的景象。《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贤妃徐氏传》:「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谨之灾。」《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话说国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作「雨顺风调」。
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寺院之外门也。宋史曰:「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高僧传曰:「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术语)寺院之外门也。宋史曰:「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高僧传曰:「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山门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山众徒,劝请住持之文疏也。
(书名)一山众徒,劝请住持之文疏也。
山门两胁金刚密迹
【佛学大辞典】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二王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