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天龙(天龍)
《漢語大詞典》:灵鹫(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漢語大詞典》:九子
(1).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 尾 为九子。”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 尾 亦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漢語大詞典》:九职(九職)
(1). 尧 设置的九种官职。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禹 为司空, 后稷 为田畴, 夔 为乐正, 倕 为工师, 伯夷 为秩宗, 皋陶 为大理, 益 掌敺禽…… 尧 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
(2). 周 时的九种职业。《周礼·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嬪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货三》:“ 周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
(2). 周 时的九种职业。《周礼·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嬪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货三》:“ 周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
《漢語大詞典》:积石(積石)
(1).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汉书·晁错传》:“山林积石,经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积石乱巉巉,庭莎緑不芟。”
(2).矿石。 汉 王充 《论衡·量知》:“铜锡未採,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鑪橐铸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
(3).山名。即 阿尼玛卿山 。在 青海省 东南部,延伸至 甘肃省 南部边境。为 昆仑山脉 中支, 黄河 绕流东南侧。《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一:“青琐倦迂散,执轡踰关 河 。黄流何奔倾, 积石 何嵯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八:“导 河 积石 归 东海 ,一字源流奠万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匯为 星宿海 ,至 积石 流入中国。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
(2).矿石。 汉 王充 《论衡·量知》:“铜锡未採,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鑪橐铸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
(3).山名。即 阿尼玛卿山 。在 青海省 东南部,延伸至 甘肃省 南部边境。为 昆仑山脉 中支, 黄河 绕流东南侧。《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一:“青琐倦迂散,执轡踰关 河 。黄流何奔倾, 积石 何嵯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八:“导 河 积石 归 东海 ,一字源流奠万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匯为 星宿海 ,至 积石 流入中国。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
《漢語大詞典》:陵阳(陵陽)
(1).即 陵阳子明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使五帝先导兮,反 太一 而从 陵阳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仙人 陵阳子明 也。”《文选·郭璞〈游仙诗〉之六》:“ 陵阳 挹丹溜, 容成 挥玉杯。” 李善 注:“《列仙传》曰:‘ 陵阳子明 者, 銍乡 人也,好钓鱼,於 涎溪 钓得白鱼,肠中有书,教 子明 服食之法。’”
(2).山名。在今 安徽 石台 北。一说在 宣州 城内。相传为 陵阳子明 得仙之地。《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山积 陵阳 阻,溪流 春穀 泉。” 李善 注引 沈约 《宋书》:“ 陵阳子明 得仙於 广阳县 山。”参见“ 陵阳山 ”。
(3).古曲名。《文选·嵇康〈琴赋〉》:“绍《陵阳》,度《巴人》。” 李善 注:“ 宋玉 《对问》曰:‘既而曰《陵阳》、《白雪》,国中唱而和者弥寡。’” 吕向 注:“《陵阳》、《巴人》,并曲名。”
(2).山名。在今 安徽 石台 北。一说在 宣州 城内。相传为 陵阳子明 得仙之地。《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山积 陵阳 阻,溪流 春穀 泉。” 李善 注引 沈约 《宋书》:“ 陵阳子明 得仙於 广阳县 山。”参见“ 陵阳山 ”。
(3).古曲名。《文选·嵇康〈琴赋〉》:“绍《陵阳》,度《巴人》。” 李善 注:“ 宋玉 《对问》曰:‘既而曰《陵阳》、《白雪》,国中唱而和者弥寡。’” 吕向 注:“《陵阳》、《巴人》,并曲名。”
《漢語大詞典》:陵阳山(陵陽山)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