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窗  拼音:tiān chuāng
为采光而在屋顶开设的窗。《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唐。李商隐 因书诗:「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
《漢語大詞典》:涂塈(塗塈)
涂抹,涂饰。 章炳麟 《检论·订文》附录《正名杂义》:“近世奏牘关移,语本直覈,纯出史胥,其病犹少,而庸妄宾僚,谬施涂塈。”
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亦泛指涂饰修缮。《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蔡沉 集传:“涂塈,泥饰也。” 唐 杜甫 《题衡山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诗:“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塈。” 清 刘大櫆 《焚书辨》:“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至其后之不肖,不因涂塈,惟增其残毁,以至转而售之他人。” 章炳麟 《与刘光汉黄侃问答记》:“先正有垣,待吾儕而涂塈也,盖可自僄弁乎哉?”
《國語辭典》:屋脊  拼音:wū jǐ
屋顶的高起处。《南史。卷六四。王琳传》:「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
《漢語大詞典》:圆盖(圓蓋)
(1).圆形的盖子。多指伞盖、圆屋顶等物。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明堂九室,以茅盖屋,上圆下方……堂方,百四十四尺;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且圆盖方载,六九之道也。” 汉 桓谭 新论·通塞:“入井望天,不过圆盖。”《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2).指天。 唐 李商隐 《人欲》诗:“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
《国语辞典》:圆顶(圆顶)  拼音:yuán dǐng
1.半个球形的屋顶,称为「圆顶」。
2.为球面状的屋顶,可由均匀厚度的钢筋混凝土薄壳或钢架顺著球面曲度构成,是大跨距屋顶之一。
《国语辞典》:茆店  拼音:máo diàn
古时用茅草搭盖屋顶的客店。如:「在较偏僻的地方,偶尔会有茆店供旅客投宿。」宋。陆游〈杂题诗〉:「黍醅新压野鸡肥,茆店酣歌送落晖。」
《漢語大詞典》:升屋
登上屋顶。礼记·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升屋之危,以衣招復。”南史·江泌传:“ 泌 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清 钱谦益 《桂殤》诗之九:“阁笔栖牀留入冢,把书升屋与招魂。”
分類:上屋屋顶
《漢語大詞典》:荷屋
传说中用荷叶做屋顶的房子。亦指隐者之屋。《楚辞·九歌·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明 何景明 《明山草堂赋》:“山有枫兮江有竹,构蓀楣兮葺荷屋。”
《漢語大詞典》:乘屋
(1).修盖房屋。《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郑玄 注:“亟,急;乘,治也。十月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 马瑞辰 通释:“乘屋,谓覆盖其屋。”
(2).登上屋顶。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甎石以御 周 军。”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邮下:“ 定国 乘屋矛刺 杰 死,侍儿隃垣坠城下。”
《國語辭典》:山墙(山牆)  拼音:shān qiáng
1.传统建筑物屋顶斜坡两侧的墙壁。
2.连绵似墙的高山。唐。杜牧 题武关诗:「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國語辭典》:苇箔(葦箔)  拼音:wěi bó
用苇编成的帘状物,建屋时用来铺在屋顶椽上,其上堆泥铺瓦。元。马祖常〈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巢橧尚羊裘,荜门仍苇箔。」
《漢語大詞典》:茅椽
草盖的屋顶。谓简陋的居室。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以妨我襟怀。”
《漢語大詞典》:塈茨
(1).用泥涂饰茅草屋顶。引申指屋顶。 明 贾开宗《归村舍》诗之一:“尚有丘园在,蒹葭到塈茨。”
(2).泛指涂饰墙壁。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蜂君臣:“室以板为之,背穹而旁杀,四周加以塈茨,前后多穿小隙,为出入之门。”参见“ 塈 ”。
《國語辭典》:悬山(懸山)  拼音:xuán shān
为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将桁头伸出至山柱中线以外,以支屋檐的结构法。即双披屋顶两侧,伸出山墙外。也称为「挑山」。
《國語辭典》:平顶(平頂)  拼音:píng dǐng
物体顶端平坦的部分。如:「伟人的铜像将立于纪念碑的平顶上,供后人瞻仰。」《清史稿。卷一○二。舆服志一》:「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