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尸鸠之仁(尸鸠之仁)  拼音:shī jiū zhī rén
比喻人君以公平的态度对待臣民。参见「尸鸠之平」条。《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七子均养者,尸鸠之仁也。」
《国语辞典》:尸祝代庖  拼音:shī zhù dài páo
担任主祭的人代替厨师下厨。比喻超越职权,代替别人处理事务。如:「这不是本组的业务,我们不必尸祝代庖,替他们料理善后。」
《国语辞典》:尸骨未寒(尸骨未寒)  拼音:shī gǔ wèi hán
指人刚去世,死亡不久。如:「为国捐躯的同志尸骨未寒,怎可与敌人轻言和谈?」
《国语辞典》:尸骨无存(尸骨无存)  拼音:shī gǔ wú cún
人或动物死后,连骨骸都找不到。常用以形容死状极惨。如:「这次空难,所有人员尸骨无存,家属莫不悲痛万分。」
分类:动物骨骸
《国语辞典》:尸骨早寒(尸骨早寒)  拼音:shī gǔ zǎo hán
形容人死了很久。如:「虽然父亲尸骨早寒,他的勉励与训示,依然是我们生活的指标与方向。」
《国语辞典》:伏尸流血  拼音:fú shī liú xuè
语本《战国策。魏策四》:「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形容杀人众多。《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国语辞典》:抚尸恸哭(抚尸恸哭)  拼音:fǔ shī tòng kū
摸著尸体悲伤痛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急急回来,进到里面,抚尸恸哭,几次哭得发昏。」
《国语辞典》:鸡尸牛从(鸡尸牛从)  拼音:jī shī niú zòng
比喻宁愿做小地方的领袖,不愿做大团体中不重要的分子。语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唐。张守节。正义:「《战国策》云『宁为鸡尸,不为牛从』。延笃注云『尸,鸡中主也。从,谓牛子也。』」言宁为鸡中之主,不为牛之从后也。』」也作「鸡口牛后」。
《国语辞典》:怀宠尸位(怀宠尸位)  拼音:huái chǒng shī wèi
仗著君王的恩宠,居高位而不做事。《孝经。谏争章》「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句下汉。孔安国。传:「事君之礼,值其有非……,谓之怀宠。怀宠尸位,国之奸人也。」
《国语辞典》:毁尸灭迹(毁尸灭迹)  拼音:huǐ shī miè jī
毁损尸体,以消灭證据。比喻消灭痕迹。如:「他作案后虽已毁尸灭迹,但警方仍据蛛丝马迹全力侦察,将其缉捕归案。」
《国语辞典》:行尸视肉(行尸视肉)  拼音:xíng shī shì ròu
比喻人没有生气活力,庸碌无所作为。明。凌濛初《红拂记。楔子》:「俺执拂豪家历数年,偷阅游宾整万千,多是行尸视肉一般般。」也作「行尸走肉」。
《国语辞典》:伍员鞭尸(伍员鞭尸)  拼音:wǔ yún biān shī
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员为报楚平王杀其父兄的仇恨,引吴兵伐楚,时平王已死,员乃掘其骨骸,鞭尸泄恨。见《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
《漢語大詞典》:祖状之尸(祖狀之尸)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名。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人方齿虎尾,名曰 祖状之尸 。”
分類:人物
《國語辭典》:走肉行尸(走肉行屍)  拼音:zǒu ròu xíng shī
比喻一个人无所事事,浑噩度日。也作「行尸走肉」。
《國語辭典》:走骨行尸(走骨行屍)  拼音:zǒu gǔ xíng shī
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庸碌且无所作为。元。无名氏〈柳梢青。悟个不生不灭〉词:「走骨行尸,贪财恋色,枉消年月。」也作「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