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枯骸
枯朽的骨骸。《后汉书·质帝纪》:“其调比郡见穀,出禀穷弱,收葬枯骸,务加埋卹。” 唐 孟郊 《悼幼子》诗:“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北虏诛宗王:“是年冬, 倪正父 奉使,馆於 中山 ,正其诛戮处,相去一月,犹血腥触人,枯骸塞井。” 清 李渔 《巧团圆·买父》:“飘零不作他乡梦,却原来枯骸仍向家边送。”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槐树老,其情哀,茫茫天地一枯骸。”
分類:枯朽骨骸
《国语辞典》:析骨  拼音:xī gǔ
支解骨骸。《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也作「析骸」。
《漢語大詞典》:降骨
投降者的骨骸。 元 吴莱 《烈妇行》:“黄沙野塞多降骨,忠义传中收不得。”
分類:投降骨骸
《国语辞典》:尸骨无存(尸骨无存)  拼音:shī gǔ wú cún
人或动物死后,连骨骸都找不到。常用以形容死状极惨。如:「这次空难,所有人员尸骨无存,家属莫不悲痛万分。」
分类:动物骨骸
《国语辞典》:析骨以爨  拼音:xī gǔ yǐ cuàn
支解骨骸作为柴薪以生火炊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悲惨困境。参见「析骸以爨」条。
《國語辭典》:哀毁骨立(哀毀骨立)  拼音:āi huǐ gǔ lì
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