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0,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就我
就閒
就里
急就
就戮
俯就
一就
就义
就功
生就
避就
就傅
就正
得就
就简
《韵府拾遗 哿韵》:就我
杜甫诗: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韵府拾遗 删韵》:就閒
唐书江夏郡王道宗传:以疾辞剧就閒,改太常卿。
《國語辭典》:就里(就裡)  拼音:jiù lǐ
内中、内情。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若不是哥哥说开就里,你兄弟怎生知道?」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王家设宴莫猜疑,就里机关我自知。」
《國語辭典》:急就  拼音:jí jiù
急于图功。指速成。《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分類:速成匆促
《國語辭典》: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书名。汉代史游撰,四卷。唐颜师古注,宋王应麟补注。全书依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三句、四句、七句韵语,以为儿童识字之用。也称为「急就章」。
《國語辭典》:就戮  拼音:jiù lù
被杀。《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触冒山寨,理合就戮,敢有他言。」
《國語辭典》:俯就  拼音:fǔ jiù
迁就、将就。《儒林外史》第三回:「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國語辭典》:一就  拼音:yī jiù
1.顺便。《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你去安排些食物,一就与我关了外门,待我和官人吃几杯酒。」《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谢张公,一就带你母子去游玩閒走则个。」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
《國語辭典》:就义(就義)  拼音:jiù yì
1.归向正义。《庄子。列禦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2.为义而死。《宋史。卷四五○。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漢語大詞典》:就功
成就功业。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 高皇帝 约束纷更之为?”汉书·张耳陈馀传:“﹝立﹞ 赵 后,辅以谊,可就功。” 唐 韩愈 《祭石君文》:“君学成于身,名彰于人,知道之可行,见人之不幸,不事顾让,以图就功。”
《國語辭典》:生就  拼音:shēng jiù
天生就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我头一次到这等地方,不觉暗暗称奇,只得将就坐下。便有两个女子上来招呼,一般的都是生就一张黄面。」
《國語辭典》:避就  拼音:bì jiù
逃避坏的,接近好的。《商君书。定分》:「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也作「辟就」。
《漢語大詞典》:就傅
(1).从师。语出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器业之敏,先乎就傅。”宋史·宁宗纪一:“﹝ 淳熙 ﹞七年二月,初就傅。” 梁启超 《禁早婚议》:“常人大抵七八岁始就傅。”
(2). 宋 代设置在京的学校名。宋史·选举志三:“ 哲宗 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分類:从师学校
《國語辭典》:就正  拼音:jiù zhèng
1.语本《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指向人讨教,请求指正。《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
2.归于正道。《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
《韵府拾遗 宥韵》:得就
韩愈诗:长惭典午非材职,得就闲官即至公。
《韵府拾遗 潸韵》:就简(就简)
旧唐书宪宗纪:王者之牧黎元,爱之如子,视之如伤。苟或风雨不时,稼穑不稔,则必除烦就简,惜力重劳,以图便安,以阜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