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2,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长少群贤毕会
臣年虽老,臣卿尚少
少傅赤松游
褚生才
花落知多少
少微空占
少林立雪
少年张绪
诸君少住
李少卿
多少绿荷相倚恨(又作: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乌衣年少
甘泉妙手
少陵情浅(又作:少陵慵吟)
共少
典故
三月群贤毕集
 
山阴禊饮
 
山阴醉
 
永和节
 
群贤毕集
 
禊饮
 
长少群贤毕会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8~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典故
臣年虽老,臣卿尚少


《魏书》卷七十八〈孙绍列传〉~726~
绍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采纳。绍兄世元早卒,世元善弹筝,绍后闻筝声便涕泗呜咽,舍之而去,世以此尚之。除骁骑将军,使吐谷浑。还,为太府少卿。曾因朝见,灵太后谓曰:「卿年稍老矣。」绍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太后笑之。迁右将军、太中大夫。
《北史》卷四十六〈孙绍列传〉~689~
正光初,兼中书侍郎。绍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采览。绍兄世元善弹筝,早卒,绍后闻筝声,便涕泗呜咽,舍之而去。后为太府少卿,曾因朝见,灵太后谓曰:「卿年稍老矣。」绍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太后笑之。迁右将军、太中大夫。
典故 
少傅赤松游
 
从赤松游
 
慕赤松
  
松乔约
  
笑随赤松
 
觅松子
  
赤松去
  
赤松志
 
赤松期
 
赤松游
 
追赤松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王子乔
 
黄初平(赤松子)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8~
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又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例句

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孟浩然 寄天台道士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张说 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咏史

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 李德裕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李白 古风之二十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李白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杜甫 哭王彭州抡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杜甫 寄韩谏议

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 杨于陵 赠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权德舆 桃源篇

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老臣预陪县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斋戒月

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据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露坛装琬琰,真像写松乔。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钱起 裴仆射东亭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钱起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陈子昂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马戴 赠道者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典故
褚生才

相关人物
褚少孙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而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王式传》
式为昌邑王师。……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张生、唐生、褚生皆为博士。张生论石渠,至淮阳中尉。唐生楚太傅。由是《鲁诗》有张、唐、褚氏之学。

例句

汉臣修史记,莫蔽褚生才。 王维 哭褚司马

典故
夜来风雨声
 
春眠惊啼莺
 
花落知多少
 
处处闻啼鸟
 
风雨落花知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欲知昨夜风,花落无多少】。
典故
少微空占
  
戴逵虚认
 
会稽处士星
 
江南处士星

相关人物
谢敷
 
戴逵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谢敷〉~2457~
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典故
一灯传立雪
 
少林立雪
 
师门立雪
 
庭雪到腰
 
慧可忍寒
 
大雪庭中呆立
 
立深雪
 
立门外雪
 
相关人物
僧神光
 
僧慧可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2~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景德传灯录》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典故
少年张绪
 
张绪如今老
 
张绪柳
 
张绪门前柳
 
柳如张绪
 
当年张绪
 
蜀柳
 
风流张绪

相关人物
张绪


《南史》卷三十一〈张裕列传·(张岱兄子)张绪〉~80~
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其见赏爱如此。

简释

张绪柳:指人谈吐风流,举止儒雅一宋陆游《小国竹间得梅一枝》:“梦魂不接庄周梦,心事肯付张绪柳。”

典故
今古一南楼
 
元规啸咏
 
元规爱月
  
南楼使君
 
南楼老子
 
南楼高兴
 
坐胡床
 
庾亮南楼
 
庾亮楼
 
庾令楼
 
庾侯席
 
庾公爱月
   
庾监高楼
 
延参佐
 
据胡床
 
月向元规
 
楼月
 
楼移庾亮
 
殷浩赋南楼
 
老子上南楼
 
老子兴不浅
  
胡床待月
 
胡床老子
 
胡床谈笑
 
胡床邀月
 
兴不浅
 
兴不薄
 
兴方不浅
 
诸君少住
 
醉倚胡床

相关人物
庾亮
 
殷浩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8~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列传〉~924~
初,亮所乘马有的颅,殷浩以为不利于主,劝亮卖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惭而退。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

简释

庾公楼:指风流儒雅之场所。唐卢纶《送申居正字往湖南迎亲……》:“坦腹定逢潘令罪,上楼应伴庚公闲。”


例句

遥想高楼上,唯君对庾公。 司空曙 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崔峒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傥有登楼望,还应伴庾公。 戴叔伦 送万户曹之任扬州便归旧隐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怜如在庾楼中。 李逢吉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值之作

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李郢 上裴晋公

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 树间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杜甫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之一

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诗。 杜荀鹤 送友人牧江州

沧州值康乐,明月向元规。 杨巨源 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绛老问年须算字,庾公逢月要题诗。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

庾楼寒更忆,肠断雪千峰。 杨牢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之

相思玩华彩,因感庾公楼。 权德舆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待月登庾楼,排云上萧寺。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

偏怀赏心处,同望庾楼前。 权德舆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 卢纶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常得伴登楼。 卢纶 送邓州崔长史

何郎载酒别贤侯,更吐歌珠宴庾楼。 卢邺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庾亮楼何厄,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从此文星在何处,武牢关外庾公楼。 罗隐 送郑州严员外

楼移庾亮千山月,树待袁宏一扇风。 罗隐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二

庾楼清赏处,吟彻曙钟看。 郑谷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郑谷 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双旌相望处,月白庾公楼。 郑谷 送人之九江谒郡侯苗员外绅

典故
李少卿
 
李陵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李陵


《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附《李陵传》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馀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馀亡散得归汉者四百馀人。

例句

不是史迁书与说,谁知孤负李陵心。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之三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二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杜牧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 杨凝 从军行

锦字窦车骑,胡笳李少卿。 武元衡 石州城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卢纶 从军行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因嗟李陵苦,祗得没蕃名。 贯休 古塞上曲七首之七

玉榼酒频倾,论功笑李陵。 马戴 边将

典故
多少绿荷相倚恨
 
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典故
乌衣年少
 
乌衣门巷
  
王亭谢馆
 
王家与谢家
 
王与谢
  
王谢乌衣
 
王谢邻里
 
王谢风流
 
旧时王谢
 
门巷乌衣
 
风流王谢

相关人物
王导
 
谢弘微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56~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列传〉~590~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旧志》云:「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子弟为乌衣诸郎。」

例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金陵五题乌衣巷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刘禹锡 题报恩寺

风流访王谢,佳境恣洄沿。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杜甫 壮游

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亲事遂停

王谢初飞盖,姬姜尽下山。 段成式 和周繇见嘲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陆龟蒙 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典故
甘泉妙手

相关人物
少翁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87~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馀,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典故
子美游蜀无心恋
 
少陵情浅
 
少陵慵吟
 
工部无心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蜀中赏海棠〉
浓澹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半随风雨断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子美无情为发扬】。【案: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典故
相关人物
高长恭(北齐兰陵王)


《北齐书》卷十一《兰陵王孝瓘传》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面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例句

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杜甫 园人送瓜

《國語辭典》:乔松(喬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树。《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2.松科松属单维管束亚属之一种五叶松。大乔木,高可达七十公尺。针叶五针一束,长十至二十五公分。毬果圆柱形,长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种子具长翅。
3.称古代仙人王子乔和赤松子。清。陈曾寿 菩萨蛮。浮天渺渺江流去词:「相见海枯时,乔松难等期!」
《國語辭典》:松乔(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的合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2.比喻高寿,或借用为祝寿之词。如:「寿如松乔」。《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3.比喻隐士。《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國語辭典》: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 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也称为「松仁」、「松子仁」。
2.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國語辭典》:赤松  拼音:chì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四十公尺,树皮与嫩芽皆赤褐色,针叶二针一束。雌雄同株,雄毬花黄色,雌毬花紫色。毬果卵圆形,种子有披针形的翅。木材供建筑、造纸之用,树脂可作松香,叶可提炼化工原料。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也称为「日本赤松」。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农氏的雨师。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2)指帝喾的老师。《韩诗外传》卷五:「帝喾学乎赤松子。」也称为「赤诵子」、「松子」。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农氏的雨师。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2)指帝喾的老师。《韩诗外传》卷五:「帝喾学乎赤松子。」也称为「赤诵子」、「松子」。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头顶著星宿。比喻极早出门或极晚回家。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2.早出晚归。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用以称誉能干的官吏。唐。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國語辭典》:立雪  拼音:lì xuě
比喻尊敬师长和虔诚向学。参见「程门立雪」条。元。虞集〈回吴先生庆初度启〉:「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
《漢語大詞典》:南楼(南樓)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漢語大詞典》:庾公楼(庾公樓)
即庾楼。 清 赵翼 《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 庾公楼 。”
《漢語大詞典》:庾楼(庾樓)
(1).楼名。一名 庾公楼 ,在 江西 九江 。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 ,北临 大江 ,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 ,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 唐 白居易 《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2).泛指楼阁。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 庾楼 无限佳兴。”
《國語辭典》:胡床  拼音:hú chuáng
一种可以摺叠的轻便绳椅。椅脚交叉即能折叠,背后设有靠背。靠背的花样古时多为栲栳样,宋人吴渊则创制荷叶样。《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金。王庭筠〈书西斋壁〉诗:「偶然携拄杖,来此据胡床。」也称为「交床」、「交椅」、「绳床」。
《漢語大詞典》:都尉
(1).官名。 战国 时始置。 秦 灭六国,遂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2).官名。 汉景帝 时改 秦 之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 武帝 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有水衡都尉;执行临时职务的有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设。
(3).官名。 唐 代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皆勋官。
(4).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5).复姓。 汉 有 都尉朝 。见汉书·孔安国传
《漢語大詞典》:降虏(降虜)
俘虏。《汉书·公孙弘传赞》:“ 衞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后汉书·耿弇传:“ 子舆 弊贼,卒为降虏耳。”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
分類:俘虏
《漢語大詞典》:乌衣门第(烏衣門第)
指世家望族。 清 陈维嵩 《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 宋玉 ,更有 乌衣 门第旧 瑯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赠梁汾》词:“ 德 也狂生耳,偶然间緇尘京国, 乌衣 门第。”参见“ 乌衣巷 ”。
分類:世家望族
《國語辭典》:乌衣巷(烏衣巷)  拼音:wū yī xiàng
地名。位于今南京市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多居此,故世称王谢子弟为「乌衣郎」。《晋书。卷六八。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于乌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國語辭典》:王谢(王謝)  拼音:wáng xiè
六朝望族王氏和谢氏的合称。《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比喻豪门望族。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漢語大詞典》:共少
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仇兆鳌 注:“北齐书: 兰陵王 长恭 为将,每得一瓜,必与将士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