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家学(家學)  拼音:jiā xué
1.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孔昱传》:「昱少习家学,大将军梁冀辟,不应。」《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小婿闻修仙一道,要在各人自炼,虽有家学,亦不过是些平常导引之法。」
2.私塾。《红楼梦》第八一回:「明日早早叫我,老爷要等著送我到家学里去呢。」
《國語辭典》:书房(書房)  拼音:shū fáng
1.古代官府中收藏书画的场所。唐。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2.书斋。指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日,张静斋来候问,还有话说。范举人叫请在灵前一个小书房里坐下。」《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中。」
3.家塾。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4.书店。如:「这间书房专卖一些珍贵的绝版书籍。」
《漢語大詞典》:书塾(書塾)
家塾;私塾。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 叶圣陶 《西川集·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分類:家塾私塾
《漢語大詞典》:家馆(家館)
家塾。《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7期:“个别教师如能职业稳定,而且有家馆教教,收入一点束修以补日用不足,便被看成幸运的人了。”
分類:家塾
《國語辭典》:门塾(門塾)  拼音:mén shú
家塾。周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巷门旁设有家塾,故称为「门塾」。
《國語辭典》:门客(門客)  拼音:mén kè
1.门下的食客。《宋书。卷九四。恩倖传。戴法兴传》:「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
2.宋代对家塾教师的称呼。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你是我心腹之人,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
《國語辭典》:家塾  拼音:jiā shú
1.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闾,于闾巷设塾,作为教授子弟之所。语本《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2.古代延聘教师在家中教授子弟的场所。《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
分類:家塾
《國語辭典》:西宾(西賓)  拼音:xī bīn
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汉代桓荣为明帝当太子时之师,明帝即位后,常到桓荣所居太常府内听讲经文,令其坐西位以示尊敬,后因此称塾师为「西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美人先开口道:『郎君莫非是张运使宅上西宾么?』」《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也称为「西席」。
《国语辞典》:外附  拼音:wài fù
1.旧时家塾中加入外来附读学生,称为「外附」。
2.从外附和。《汉书。卷八六。王嘉传》:「相等前坐在位不尽忠诚,外附诸侯,操持两心,背人臣之义。」
《國語辭典》:附学(附學)  拼音:fù xué
在古代,附入别人私塾里就读,称为「附学」。
《国语辞典》:童蒙训(童蒙训)  拼音:tóng méng xùn
书名。宋吕本中撰。三卷。虽为家塾教育学童的课本,但内容多关修身、处世、治学、从政等正论格言。
《国语辞典》:附读(附读)  拼音:fù dú
1.在古代附入别人家塾读书,称为「附读」。《红楼梦》第七回:「我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也称为「附学」。
2.因特殊原因随班学习而无正式学籍者。如:「他非本校学生,目前为随班附读。」
《漢語大詞典》:书塾本(書塾本)
书塾,即家塾。 宋 元 本书常有标明某人刊于书塾者,称书塾本。也称家刻本。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宋私宅家塾刻书》
《漢語大詞典》:家塾刻本
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 ,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叶德辉 《书林清话·宋私宅家塾刻书》:“ 宋 时家塾刻本,其名姓亦甚繁多。”亦省称“ 家塾本 ”。如:他收藏的这种家塾本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