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毛发俱竖(毛发俱竖)  拼音:máo fǎ jù shù
害怕得毛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为惊恐、害怕的样子。如:「在寒风的夜晚,听到飕飕的风声,会令人毛发俱竖。」
《国语辞典》:毛发森竖(毛发森竖)  拼音:máo fǎ sēn shù
害怕得毛发都直立起来。形容极端惊惧。宋。岳珂《桯史。卷三。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国语辞典》:耸头耸脑(耸头耸脑)  拼音:sǒng tóu sǒng nǎo
形容畏惧害怕。《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再冬耸头耸脑的,这样一个海阔京城,人山人海,门也是不敢出的,没处去打听风信。」
分类:畏惧害怕
《国语辞典》:受怕担忧(受怕担忧)  拼音:shòu pà dān yōu
感到害怕、担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因他身子怯弱,动不动三病四痛,老身恨不得把身子替了他,为这一件上,常是受怕担忧。」
分类:害怕担心
《国语辞典》:丧胆亡魂(丧胆亡魂)  拼音:sàng dǎn wáng hún
比喻极为恐惧害怕。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也作「丧胆销魂」。
分类:恐惧害怕
《国语辞典》:丧胆销魂(丧胆销魂)  拼音:sàng dǎn xiāo hún
比喻极为恐惧害怕。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销魂。」也作「丧胆亡魂」。
分类:恐惧害怕
《国语辞典》:毫无所惧(毫无所惧)  拼音:háo wú suǒ jù
一点也不害怕。如:「他本著爱国的赤诚,勇赴战场,毫无所惧。」
分类:不害害怕
《国语辞典》:骇人耳目(骇人耳目)  拼音:hài rén ěr mù
使人惊恐害怕。如:「暴徒的手段十分残忍,骇人耳目。」
分类:惊恐害怕
《国语辞典》:汗洽股慄  拼音:hàn xiá gǔ lì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馀子有不汗洽股慄者?」
《国语辞典》:风鹤魂惊(风鹤魂惊)  拼音:fēng hè hún jīng
凡有风声、鹤唳,魂即感到惊吓。比喻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起来。《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想风鹤魂惊,皆鼠潜龟伏矣。」
《国语辞典》:惊恐万分(惊恐万分)  拼音:jīng kǒng wàn fēn
非常惊惧害怕。如:「当飞机引擎故障的消息一传出,乘客都惊恐万分。」
分类:惊惧害怕
《国语辞典》:惧刀避剑(惧刀避剑)  拼音:jù dāo bì jiàn
害怕、闪躲刀剑。比喻胆小怯弱。《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国语辞典》:慄慄危惧(慄慄危惧)  拼音:lì lì wéi jù
形容非常惊恐、害怕。《书经。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以古准今,盛衰相乘,物理变化,圣人处之,岂非慄慄危惧,不敢自暇之时乎?」
《国语辞典》:老鼠见猫(老鼠见猫)  拼音:lǎo shǔ jiàn māo
比喻十分恐惧害怕。如:「那个抢匪一看到警察,就像老鼠见猫,浑身发抖。」《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著他走。」《野叟曝言》第二八回:「这公子见了大奶奶,如老鼠见猫,贼人遇捕,由他拖扯进房。」
《国语辞典》:恐惶悚惧(恐惶悚惧)  拼音:kǒng huáng sǒng jù
惊惶恐惧而感到十分的害怕。《西游记》第三二回:「长老闻言,恐惶悚惧,扯住他虎皮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