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玉宇
九华
合欢
閤门
洞门
云龙
昭阳
龙宫
重关
南薰
故宫
王宫
昭明
丹墀
东朝
《國語辭典》:玉宇  拼音:yù yǔ
1.华丽的宫殿。南朝宋。刘铄〈拟明月何皎皎〉诗:「玉宇来清风,罗帐延秋月。」
2.神仙居住的地方。南朝梁。萧纶〈祀鲁山神文〉:「金坛玉宇,是众妙之游遨。」
3.宇宙、太空。宋。陆游〈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诗:「西行到峨眉,玉宇万里宽。」
《國語辭典》:九华(九華)  拼音:jiǔ huā
九九重阳节所开的花。指菊花。晋。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漢語大詞典》:九子山
即 九华山 。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王侯水暖鱼鳞去, 九子山 晴雁序来。”太平御览卷四六引《九华山录》:“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峯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 九子山 焉。” 明 李贤 明一统志·安徽:“ 九华山 ,在 青阳县 南,旧名 九子山 。”
分類:九华山
《國語辭典》:合欢(合歡)  拼音:hé huān
1.一同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2.植物名。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五至十五对,小叶十至三十对,至晚即合。头状花序红色。荚果长八至十七公分。也称为「合昏」、「青堂」、「青裳」、「夜合」。
3.一种花纹图案。它象徵和合欢乐,凡器物以此种花纹图案为装饰者,皆以「合欢」为名。《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4.男女交欢。《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沈洪平日原与小叚名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漢語大詞典》:合欢殿(合歡殿)
汉 未央宫 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合欢 、 增城 ,安处常寧” 唐 李善 注:“ 长安 有 合欢殿 、 披香殿 、 鸳鸞殿 、 飞翔殿 。”参阅三辅黄图卷三。
《國語辭典》:合欢扇(合歡扇)  拼音:hé huān shàn
扇面有对称图案,象徵男女相会欢乐的团扇。《文选。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漢語大詞典》:閤门(閤門)
1.古代宫殿的侧门。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拜疏移閤门,为忠寧自谋?” 沈钦韩 注:“《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东上閤 ,右曰 西上閤 。’《事文类聚》:‘《续通典》:“ 天祐 二年勅: 东上 西上 閤门,制置各别。至于常事,则以 东上 居先。或大忌进名,遂用 西閤 为便。”知常日章奏於 东閤 门进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会昌 中, 回 为刑部侍郎, 謩 为御史中丞,尝与次对,官三数人候对於閤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学士初拜,自 东华门 入,至 左承天门 下马;待詔、院吏自 左承天门 双引至閤门。此亦用 唐 故事也。” 清 唐孙华 《戏咏古事》:“閤门驱出后房空,一事无情事事同。”
2. 宋 代负责官员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和 寧门外 ,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有知閤、簿书、宣赞及閤门祗候、寄班等官。”一本作“阁门”。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书》:“伏见朝廷繇一閤门之官而迁一执政,公论沸腾。”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便殿含毫题詔溼,閤门走马报花开。”
3.指閤门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百官入殿门,閤门輒促之曰:‘那行。’”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刘贡父谑王汾:“ 王 使人询之閤门,乃是有旨。”参见“ 閤门使 ”。
《国语辞典》:洞门(洞门)  拼音:dòng mén
1.重重相对而相通的门。形容壮丽的宫殿或深邃的宅第。《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董贤传》:「诏将作大匠为贤起大第北阙下,重殿洞门,木土之功,穷极技巧,柱槛衣以绨锦。」唐。颜师古。注:「洞门,谓门门相当也。」唐。王维〈酬郭给事〉诗:「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2.洞穴的门口。唐。白居易〈太湖石〉诗:「风气通严穴,苔文护洞门。」《西游记》第一回:「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
《漢語大詞典》:云龙(雲龍)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國語辭典》:龙团(龍團)  拼音:lóng tuán
宋时专供皇帝饮用的上等茶。将茶制成圆饼状,上印龙凤图纹。也称为「龙凤茶」。
《國語辭典》:昭阳(昭陽)  拼音:zhāo yáng
1.太岁在癸。《尔雅。释天》:「大岁在甲曰阏逢,……在癸曰昭阳。」
2.昭阳殿的简称。参见「昭阳殿」条。《文选。张衡。西京赋》:「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驩,兰林披香,凤皇鸳鸾。」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料必他珠帘不挂,望昭阳一步一天涯。」
《國語辭典》:龙宫(龍宮)  拼音:lóng gōng
神话传说中龙王所住的宫阙。唐。杜光庭《录异记。卷五。龙》:「夜中远望,见此水上,红光如日,方百馀里,上与天连。船人相传,龙宫在其下矣。」
《國語辭典》:重关(重關)  拼音:chóng guān
1.一重又一重的关塞。形容路途遥远艰险。唐。虞世南〈从军行〉二首之一:「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2.重门。《文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3.佛教用语。为禅宗悟道三关之一。
《國語辭典》:重门(重門)  拼音:chóng mén
一层一层,许多层的门户。《文选。张衡。西京赋》:「重门袭固,奸宄是防。」《文选。左思。蜀都赋》:「华阙双邈,重门洞开。」
《漢語大詞典》: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嵩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國語辭典》:故宫(故宮)  拼音:gù gōng
旧王朝的宫殿。今多特指北平的明清旧宫,位于北平紫禁城神武门内,殿宇高耸,园亭宏丽,民国十四年改为故宫博物院,开放供人参观。后因战乱而将部分文物运至台湾,现存放在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
《國語辭典》:王宫(王宮)  拼音:wáng gōng
1.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史记。卷三九。晋世家》:「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2.祭祀的神坛。《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國語辭典》:昭明  拼音:zhāo míng
1.光明、显著。《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2.天象之一,常被归为妖气或妖星。可能指特定形状的彗星,或轨迹特别的流星。
3.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参见「萧统」条。
《國語辭典》:丹墀  拼音:dān chí
屋宇前面没有屋檐覆盖的平台,因古时多涂成红色,故称为「丹墀」。常用在宫殿或庙宇的正殿等具仪典性的建筑物前。《文选。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门过去,一个大天井。又几十层高坡上去,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著从祀历代先贤神位。」
《國語辭典》:东朝(東朝)  拼音:dōng cháo
1.汉代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之东,太后常居此,因故转称太后为「东朝」。《汉书。卷五二。灌夫传》:「上然之,赐婴食,曰:『东朝廷辩之。』」明。朱有燉 元宫词:「包髻团衫别样妆,东朝谒罢出宫墙。」
2.太子。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东朝既建,淑问峨峨。」《新唐书。卷一一四。列传。崔融》:「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也称为「东储」。
《漢語大詞典》:东内(東内)
(1). 唐 大明宫 (后改 蓬莱宫 )的别称。旧唐书·地理志一:“ 东内 曰 大明宫 ,在 西内 之东北。 高宗 龙朔 二年置…… 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 东内 ,别殿、亭、观三十餘所。”
(2).泛指宫内东面的宫。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