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舍身(捨身)  拼音:shě shēn
1.为事物尽力而不惜牺牲自己。《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
2.出家为僧,或为弘扬佛法而牺牲己身。《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
《國語辭典》:宣慰  拼音:xuān wèi
1.安抚慰劳。如:「宣慰侨胞」。
2.职官名。元、明在边地宣布政令以安慰人民之官。民国初年亦曾于蒙古等地置宣慰使。
《漢語大詞典》:宣政
(1).宣扬政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
(2). 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
(3). 宋徽宗 年号 政和 、 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 。 宋 王庭圭 《题宣和御画》诗:“ 长安 老人眼曾见, 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 宣 政 旧所藏。”
《漢語大詞典》:宣命
(1).传达皇帝的诏命。晋书·何曾传:“故建官受任,则置副佐;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
(2).皇帝的诏命。《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使君蒙詔,一似大杵中心,不感(敢)为(违)他宣命,当时朝现(见),直诣閤门。”《前汉书平话》卷下:“ 吕 女亲手揪妃子髮,至於殿上。 吕 女曰:‘ 刘友 知罪么?尔一者负我,二者违了宣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元 朝一品衙门用三臺金印……惟宣命之寳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异也。”
(3).宣扬威命。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骋御僕,宣命周求。”
《漢語大詞典》:扬善(揚善)
宣扬好人好事。《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礼记·中庸》:“ 舜 好问,而好察邇言,隐恶而扬善。”
《漢語大詞典》:褒显(襃顯)
亦作“褒显”。 褒崇宣扬。《汉书·丙吉传》:“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襃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自 方正学 死事,海内讳言其文,近始大行褒显,而祠庙尚缺。”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分類:宣扬
《漢語大詞典》:佳传(佳傳)
指为传主宣扬功德的传记。晋书·陈寿传:“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北齐书·魏收传:“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
《國語辭典》:三玄  拼音:sān xuán
1.中国魏晋南北朝时《老子》、《庄子》、《周易》之合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庄、老、周易总谓『三玄』。」
2.中国禅宗临济禅师接引学者的方法。谓一句话应包含有三个层面。《人天眼目》卷一:「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漢語大詞典》:宣恩
宣扬皇帝的恩德。《史记·三王世家》:“今臣 去病 上疏,不忘其职,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让自贬以劳天下,虑皇子未有号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人臣﹞受命宣恩,辅成君子,所以助化;功成事就,归德于上,所以致义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既蒙圣恩遣慇懃,不敢推辞向会陈,衔勑定过方丈室,宣恩要见 浄名 尊。”
《國語辭典》:宣传(宣傳)  拼音:xuān chuán
1.宣布传达。《北齐书。卷二四。孙搴传》:「又能通鲜卑语,兼宣传号令,当烦剧之任,大见赏重。」唐。曹唐 升平词五首之二:「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2.讲解说明,阐扬。《抱朴子。内篇。勤求》:「徒以一经之业,宣传章句,而见尊重。」
3.宣扬、广告。如:「文宣宣传」、「电视宣传」。
《漢語大詞典》:敷扬(敷揚)
传播宣扬。后汉书·张纲传:“不能敷扬五教,翼讚日月。” 唐 柳宗元 《礼部贺立皇太子表》:“陛下奉率前规,敷扬盛典,顾兹守器之重,爰正承华之位。”五灯会元·西天祖师·闍夜多尊者:“二十祖 闍夜多尊者 , 北天竺国 人也。智慧渊冲,化导无量。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分類:传播宣扬
《國語辭典》:贩卖(販賣)  拼音:fàn mài
商人买入货物而转售给消费者。《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市井勿得贩卖,除其租铢之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得些银子,买马去青州镇州上贩卖。」
《國語辭典》:导扬(導揚)  拼音:dǎo yáng
鼓吹宣扬。如:「环保的观念,尚须大力的导扬。」
《國語辭典》:扬言(揚言)  拼音:yáng yán
1.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战国策。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2.誇大其辞。《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3.大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國語辭典》:倡义(倡義)  拼音:chàng yì
首倡义举或起义。《新唐书。卷八七。萧铣传》:「德基倡义竭诚,柳生擅杀之,不诛,无以为政。」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九。谈献六之五。浙江人物》:「宸濠之变,孙忠烈首输忠死节,王文成首倡义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