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8,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吏曹
乐部
水监
卿寺
起部
民部
司文
鼓院
南衙
客省
南院
省署
当司
宫省
刑曹
《漢語大詞典》:吏曹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國語辭典》:乐部(樂部)  拼音:yuè bù
职官名。北周置,职如周代的大司乐,分为上士、中士,为国家的音乐官府。唐代乐部分为立伎部与坐伎部,后废。清代再设乐部,分为神乐及和声二署。专司朝廷和宫内音乐之供应。
《漢語大詞典》:水监(水監)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白虎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卿寺
九卿的官署。左传·隐公七年“初, 戎 朝于 周 ,发币于公卿, 凡伯 弗宾” 晋 杜预 注:“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 孔颖达 疏:“自 汉 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 杨伯峻 注:“据仪礼·聘礼,贵宾於朝君以后,又访问公卿,公卿接待之於祖庙,復又私相见面,两次皆有财礼。”隶释·汉太尉陈球碑“君讳 球 ,字 伯真 ” 宋 洪适 释:“ 陈 公名 球 , 下邳 淮浦 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为三公, 灵帝 光和 二年卒。”
分類:九卿官署
《漢語大詞典》:起部
(1).官署名。 晋武帝 置起部郎。 南北朝 时, 宋 、 齐 、 梁 、 陈 有起部尚书,掌管宗庙宫室的建造事宜,事毕即行撤销。 北齐 起部亦掌工造。 隋 以后改称工部。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十一年冬十月辛未,詔罢起部无益之作,出宫人不出机杼者。”
(2).用以代称工部。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赐先见於延和,归旧班於起部。”参阅晋书·职官志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漢語大詞典》:民部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 汉 置尚书,有民曹, 三国 魏 置度支, 吴 有户部, 晋 有度支, 北周 有民部,皆主财用。 隋 初置度支, 开皇 三年改为民部, 唐 永徽 初,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复改称户部。
《漢語大詞典》:司文
(1).官署名。犹今之礼宾司。通典·职官八:“ 大唐 龙朔 二年,改鸿臚为司文, 咸亨 初復旧, 光宅 初改为司宾, 神龙 初復旧。”
(2).司文郎的省称。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司文者闻之而惊曰:‘尔其自礪于尔躬,吾将献尔于王所。’”参见“ 司文郎 ”。
(3).掌管文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宣圣 命作《性道论》,视之色喜,谓可司文。”
《漢語大詞典》:司文郎
(1). 唐 代职官名。司文局的副职。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德 四年,改著作曹曰局。 龙朔 二年,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2).借指地方掌管文教的官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梓潼 府中缺一司文郎,暂令聋僮署篆,文运所以颠倒。万一倖得此秩,当使圣教昌明。”
《漢語大詞典》:鼓院
宋 代官署名。登闻鼓院的略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登闻检院、鼓院,始建于 和寧 ,继移于 丽正 左右闕庭之南,左检院,右鼓院。”宋史·职官志一:“登闻检院,隶諫议大夫;登闻鼓院,隶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寃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进状;或为所抑,则诣检院。”参见“ 鼓司 ”。
《漢語大詞典》:鼓司
宋 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 太宗皇帝 淳化 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检司,以 钱若水 领之。其后改曰登闻院,又置鼓於禁门外,以达下情,名曰鼓司。 真宗 景德 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为登闻鼓院。”
《漢語大詞典》:南衙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漢語大詞典》:衙兵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漢語大詞典》:客省
(1).古代官署名。 宋 王溥 唐会要·鸿胪寺:“ 大歷 四年七月,詔罢给客省之廪,每岁一万三千斛。 永泰 已后,益以多事,四方奏计,或连岁不遣,仍於 右银臺门 置客省以居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其夜,呼 曄 ( 范曄 )置客省。” 胡三省 注:“客省,凡四方之客入见者居之,属典客令。”
(2).外省。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那沙洲上面也有几家人家,有一座古庙名叫 韩王庙 ……那以前大约是客省人的会馆。”
《漢語大詞典》:南院
(1). 唐代 官署名,属吏部,负责选拔人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开元 二十二年,吏部置南院,始县长名,以定留放。”
(2).指 契丹 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辽史·百官志一:“ 契丹 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 契丹 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 元好问 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漢語大詞典》:省署
旧指中央官署。新唐书·班宏传:“右僕射 崔寧 署兵部侍郎 刘迺 为上下考, 宏 不从,曰:‘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子美 怀 薛据 云:‘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省署开文苑,沧浪忆钓翁。’ 据 之诗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京师冬日,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詔,业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而进阁辅臣为甚。”
分類:中央官署
《漢語大詞典》:当司(當司)
本司,本人所在的官署。 唐 韩愈 《举荐张籍状》:“臣当司见闕国子监博士一员,生徒藉其训导,伏乞天恩,特授此官。” 宋 欧阳修 《奏北界争地状》:“昨据 定州 军城寨申: 银坊 城南 冶谷 口有北界兵马创起寨子,当司寻具闻奏,乞下沿边安抚司施行。”
《國語辭典》:宫省(宮省)  拼音:gōng shěng
1.设于禁宫中的官署,如门下省、中书省等。
2.宫禁。《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
《漢語大詞典》:刑曹
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 宋 秦观 《贺钱学士启》:“矧册府校讎之号,洎刑曹勾稽之司。”明史·林俊传:“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司计之户部,司法之刑曹,议论之臺諫翰林,尤为要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