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6,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观风使
水曹郎
都士
工正
御仗
右扶风
劝农使
签署
卒史
大史
旅师
诸御
织造
内饔
冢人
《漢語大詞典》:观风使(觀風使)
(1).官名。 唐 初遣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谓之“观风使”。亦称“ 採访使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处置使”原注:“ 贞观 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开元 ﹞二十年曰採访处置使,分十五道, 天宝 末,又兼黜陟使, 乾元 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观风使: 肃宗 至德 元年,改採访使为观风处置使。”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冬十月甲子,设 浙江 观风整俗使。”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2).指 清 代的学政使。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漢語大詞典》:水曹郎
官名。水部曹郎。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与 唐 诗人 张籍 都曾任水部郎。 唐 白居易 《江楼晚眺寄水部张员外》诗:“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宋 苏轼 《初到黄州》诗:“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清 王又旦 《赠梁峒樵水部》诗:“几载常含画省香,知君例作水曹郎。”
《漢語大詞典》:都士
(1).周礼官名。掌理都家狱讼事。周礼·秋官·序官:“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 郑玄 注:“都家之士,主治都家吏民之狱讼以告方士者也。” 孙诒让 正义:“都士主治大都、小都、王子弟、公卿采地之狱讼。”
(2).京都或大城市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 马非百 简注:“都,都城或大城市。意思是説乡里人比不上都城或大城市的人文明,有见识。”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尊男、卑女,贵人、贱狙,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絶出智愚,灿然列级,天渊之殊。”
《國語辭典》:工正  拼音:gōng zhèng
掌理百工的官吏。《左传。宣公四年》:「子越为司马,蔿贾为工正。」
《國語辭典》:御仗  拼音:yù zhàng
天子的仪仗。《隋书。卷二七。百官志中》:「其御仗属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职、御仗等员。」
《漢語大詞典》:右扶风(右扶風)
官名。亦指其所辖政区名。 汉 太初 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其地在今 陕西 长安县 西,为拱卫首都 长安 的三辅之一。参见“ 三辅 ”。
《國語辭典》:三辅(三輔)  拼音:sān fǔ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于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汉书。卷五。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漢語大詞典》:劝农使(勸農使)
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 汉 承 秦 ,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 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 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 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 宋 范成大 《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年年来激西江水。”
《國語辭典》:签署(簽署)  拼音:qiān shù
在文书上签字署名。如:「签署条约」。
《漢語大詞典》:签书(簽書)
(1).签字署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 许将 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 宣和 犹不变也。”
(2).官名。 宋 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 宋 人因避 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四年正月以 石熙载 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 治平 中避 英宗 嫌名,改曰签书。”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
《漢語大詞典》:卒史
官名。 汉 代官署中属吏之一。史记·儒林列传:“比百石已下,补郡太守卒史。”汉书·儿宽传:“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汉注》卒史秩百石。” 宋 秦观 《盗贼下》:“ 黄霸 起於卒史, 薛宣 奋於书佐。” 清 恽敬 《孔羡碑跋》:“隶释作‘吏卒’。后人因 汉 有百石卒史二百石卒史,遂以隶释为不然。”
《漢語大詞典》:大史
官名。 殷 代天官六大之一。主管祭祀、历数、法典等。 周 代大体相同。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郑玄 注:“此盖 殷 时制也。”周礼·春官·大史:“大史,掌建邦之六典。”
《漢語大詞典》:旅师(旅師)
官名。掌征集、颁发谷类作物。周礼·地官·旅师:“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凡用粟:春颁而秋歛之。” 宋 陈亮 《四弊》:“《周官》以司稼出歛法,旅师颁兴积,廪人数邦用,合方通财利。”
《漢語大詞典》:诸御(諸御)
(1).嫔妃。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 成玄英 疏:“夫帝王宫闈,拣择御女,穿耳翦爪,恐伤其形。”
(2).官名。军中理事官员。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 吴 。” 司马贞 索隐:“诸御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职掌者。”
(3).复姓。 春秋 齐 有 诸御鞅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國語辭典》:织造(織造)  拼音:zhī zào
职官名。明清时设于江宁、苏州、杭州,掌理织造皇室各项衣料等事。
《漢語大詞典》:内饔
(1).官名。周礼·天官·内饔:“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凡宗庙之祭祀,掌割亨之事。”
(2).借指宫廷中的膳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内臣 郑昭信 掌内饔十五年。”
《漢語大詞典》:冢人
周礼官名。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仪礼·士丧礼:“筮宅,冢人营之。”旧唐书·褚亮传:“臣又按 周 人立庙,亦无处置之文。据冢人职而言之,先王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分類: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