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3,分4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太守
郡守
守臣
自守
出守
有守
留守
守道
遵守
官守
不守
固守
牧守
守一
假守
《國語辭典》:太守  拼音:tài shǒu
职官名。一郡之长,宋以后改郡为府,故知府亦别称为「太守」。
《國語辭典》:郡守  拼音:jùn shǒu
1.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2.旧时知府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守臣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唐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國語辭典》:自守  拼音:zì shǒu
守住自己本分、本性。《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文选。扬雄。解嘲》:「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漢語大詞典》:出守
由京官出为太守。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诗:“出守吾家姪,殊方此日欢。”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吕居仁秦少游诗:“近 王会 出守 吴兴 ,其甥 秦伯阳 以诗送之。”《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替他张罗出京,説是朝廷因你肯説话,纔叫你一麾出守的。”参见“ 一麾出守 ”。
分類:京官太守
《國語辭典》:一麾出守  拼音:yī huī chū shǒu
秉持旌麾出任太守。原指阮籍受排挤才出任始平太守。语本《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后以一麾出守指京官外任。唐。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岂意天听忽临,鸿恩荐及,八命作牧,一麾出守。」
分類:排挤阮咸
《國語辭典》:有守  拼音:yǒu shǒu
有操守。《书经。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
《國語辭典》:留守  拼音:liú shǒu
1.古时帝王离开京城,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称为「留守」。《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后汉书。卷四四。张禹传》:「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
2.职官名。唐太宗时初置京城留守之职,五代时洛阳或开封亦置之。宋代沿之,西北南三京皆置此官,专掌宫钥及京城修葺等事。历代沿用,至清代时废置。
3.留下来驻守。如:「除一人留守外,其馀的人都开会去了。」
《漢語大詞典》:守道
(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國語辭典》:遵守  拼音:zūn shǒu
谨守、服从。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军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
《國語辭典》:官守  拼音:guān shǒu
任官职应守的本分。《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守其交礼。」
《国语辞典》:不守  拼音:bù shǒu
1.不能保护、守不住。如:「城池不守」。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成都不守,社稷倾崩,司马炎必有吞吴之心。」
2.不遵循、不延续。如:「不守信用」、「不守规矩」。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
《國語辭典》:固守  拼音:gù shǒu
坚守不改变。《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城中兵少粮尽,燮犹固守。」《三国演义》第六回:「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廒仓,塞轘辕、大谷,制其险要。」
分類:固守坚守
《國語辭典》:牧守  拼音:mù shǒu
州郡的长官。《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如陈咸、朱博、萧育、逢信、孙闳之属,皆京师世家,以材能,少历牧守列卿,知名当世。」
《漢語大詞典》:守一
亦作“ 守壹 ”。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漢語大詞典》:假守
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记·南越列传:“因稍以法诛 秦 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汉书·项籍传:“ 会稽 假守 通 素贤 梁 ,乃召与计事。” 张晏 注:“假守,兼守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 太祖 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