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5,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三宿
诗穷孟郊
拾柴东野
世路险孟门
四佳公子
四孟
陶孟母贤
田文比饭
田文好客
田文有命
同车
我本渔樵孟诸野
无国要孟子
五斗凉洲
武侯征南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
 
齐王


《孟子注疏》卷四下〈公孙丑章句下〉~85~
孟子去齐。君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

例句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薛能 自广汉游三学山

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 赵璜 正月

典故
诗穷孟郊

相关人物
孟郊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列传·孟郊〉~5265~
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閒往坐水旁,裴回赋诗,而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馀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馀庆镇兴元,奏为参谋。……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
《唐才子传》
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如《谢炭》云:「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变直身。如《下第》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之类,皆哀怨清切,穷入冥搜。
典故
拾柴东野

相关人物
孟郊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贫孟忽不贫,请问孟何如。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江潮清翻翻,淮朝碧徐徐。夜信为朝信,朝信良卷舒。江淮君子水,相送仁有馀。我去官色衫,肩经入君庐。喃喃肩经郎,言语倾琪琚。琪琚铿好词,鸟鹊跃庭徐。书船平安归,喜报乡里闾。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下免尘土侵,上为云霞居【上与云霞居】。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不愿空岧峣,但愿实工夫。实空二理微,分别相起予。经书荒芜多,为君勉勉锄。勉勉不敢专,传之方在诸。
典故
世路险孟门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
「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门岂云?绝?」唐·李贤注:「孟门、太行,二山名也。」

例句

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苏涣 变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典故
四佳公子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赵胜(平原君)
 
魏无忌(信陵君)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列传〉~3697~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彊。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战奉上之义废矣。
典故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
「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唐·颜师古注:「四时之孟月也。当见四仲也。」

例句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

典故
陶孟母贤

相关人物
孟母
 
陶侃母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68~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丹,吴扬武将军。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
《列女传》卷一〈母仪传·邹孟轲母〉~9~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六十二〈孟子题辞〉~84~2~
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典故
田文比饭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例句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 李瀚 蒙求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

典故
田文好客

相关人物
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3~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典故
田文有命

相关人物
田婴
 
田文(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例句

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 李端 杂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姜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例句

风流感异代,窈窕比同车。 羊士谔 玩槿花

恭承采蘩祀,敢效同车贤。 鲍溶 古意

典故
我本渔樵孟诸野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三〈封丘作【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祗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拜迎官长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典故
无国要孟子

相关人物
孟子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2434~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例句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杜牧 杜秋娘诗

典故
五斗凉洲
 
西凉州

相关人物
孟佗(孟他)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张让〉~2534~
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大长秋。让有监奴典任家事,交通货赂,威形諠赫。,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诣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舆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唐·李贤注:「佗音驼。」又引《三辅决录注》曰:「佗字伯郎。以蒲陶酒一斗遗让,让即拜佗为凉州刺史。」
《苏轼诗集》卷十六〈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
夜光明月非所投,逢年遇合百无忧。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翘关、负重君无力,十年不入纷华域。故人坐上见君文,谓是古人吁莫测。新诗说尽万物倩,硬黄小字临黄庭。故人已去君未到,空吟《河畔草青青》。谁谓他乡各异县,天遣君来破吾愿。一闻君语识君心,短李髯孙眼中见。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鸣惊倒人。纵横所值无不可,知君不怕新书新。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山中既未决同归,我聊尔耳君其漫。
典故
武侯征南

相关人物
孟获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閒,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例句

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胡曾 草檄答南蛮有咏

《漢語大詞典》:三宿
(1).进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沈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 ,是何濡滞也?” 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参见“ 三宿恋 ”。
《漢語大詞典》:三宿恋(三宿戀)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國語辭典》:四孟  拼音:sì mèng
孟春、孟夏、孟秋、孟冬,皆为四季的第一个月。《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漢語大詞典》:田文饭(田文飯)
战国 时 齐 孟尝君 田文 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因以“田文饭”指幕客之待遇。 唐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诗:“共食 田文 饭,先之 梅福 官。”
《國語辭典》:同车(同車)  拼音:tóng chē
1.共乘一辆车。《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等到吃完了饭,同他同车到他家里,叫他把银子一五一十,统通交代了家兄。」
2.比喻男女结为夫妇。《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