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炎威
(1).酷热的威势。 唐 刘禹锡 《裴祭酒尚书见示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吟风起天籟,蔽日无炎威。” 叶玉森 《一雨》诗:“炎威尔何物,一雨便长驱。”
(2).比喻权势。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七出:“笑奸雄枉把炎威煽,赖君王明圣镜高悬。”
《國語辭典》:威权(威權)  拼音:wēi quán
威势权力。如:「他凭藉职位上的威权恣意妄为,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宋史。卷三一九。列传。刘敞》:「因劝帝收揽威权,无使聪明蔽塞,以消灾咎。」
《國語辭典》:兵威  拼音:bīng wēi
军队的威势。《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倚仗兵威,决不肯和。」
分類:军队威势
《國語辭典》:威棱(威稜)  拼音:wēi léng
声威、声势。《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也作「威灵」。
分類:威力威势
《國語辭典》:发狂(發狂)  拼音:fā kuáng
精神失常,举止狂烈。《老子》第一二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漢語大詞典》:威行
(1).武力行为。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
(2).指道德行为。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张守节 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 陈炽 《议院》:“ 英 人剏之于前, 德国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漢語大詞典》:灵威(靈威)
(1).威灵,威势。《史记·乐书》:“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王旅南征,阐耀灵威。”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只愿你检验轮迴,速显灵威。”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他们都不过是些散仙,终日游戏,不似天君总制江河,灵威显赫。”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故庶人鬼没有贵族鬼那样的灵威赫赫,倒是实在的。”
(2).“ 灵威仰 ”的省称。艺文类聚卷五引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灵威 参垂步朱轂。”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 灵威 。”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 灵威 。” 清 唐孙华 《立夏日抱灌轩雨坐周羽良乐友顾峙宗枉过小饮》诗:“摘来梅子青犹小,落尽篱花緑正肥。最惜芳菲好时节,悤悤把酒送 灵威 。”
(3).“ 灵威丈人 ”的省称。 明 夏完淳 《寒泛赋》:“未受 灵威 之简,难逢 苍水 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
分類:威灵威势
《漢語大詞典》:威命
(1).指军令,政令。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逸周书·商誓:“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誥命。’”
(2).犹威信,威望。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楚 可败也。”
(3).犹威权。谓权力威势。宋书·天文志二:“是时 长沙王 擅权,后 成都 、 河间 、 东海 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國語辭典》:严重(嚴重)  拼音:yán zhòng
1.严谨持重。《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2.尊重、敬重。《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3.情势紧急危险。如:「事态严重」、「问题相当严重」。
《國語辭典》:气焰(氣焰)  拼音:qì yàn
原指开始燃烧,尚未成势的火焰。常用以比喻人或其他事物的威势、声势。《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文明小史》第四八回:「自己实在不及他,气焰亦登时矮了半截。」
《國語辭典》:镇压(鎮壓)  拼音:zhèn yā
1.以武力禁止暴乱,如:「镇压暴民」。《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也作「压镇」。
2.叠压。《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漢語大詞典》:严威(嚴威)
(1).严肃而威重。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儼恪,非所以事亲也。” 孔颖达 疏:“严谓严肃,威谓威重。”
(2).敬畏。国语·楚语下:“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瀆齐盟,无有严威。” 韦昭 注:“严,敬也;威,畏也。”
(3).犹威力,威势。《后汉书·张酺传》:“今严威既行,皆言当死,不復顾其前后,考折厥衷。”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惻夏日之严威。”《杀狗记·雪中救兄》:“严威正加,满空中如盐撒下。” 鲁迅 《彷徨·伤逝》:“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
《國語辭典》:扬威(揚威)  拼音:yáng wēi
显出威力。《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
《漢語大詞典》:火烈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 列 ”。《诗·郑风·大叔于田》:“ 叔 在藪,火烈具举。” 郑玄 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 孔颖达 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
(2).火势猛烈。《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
(3).比喻威势猛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张铣 注:“言其威武信为猛烈。”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
(4).起火焚烧。梁书·武帝纪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宋 苏舜钦 《游山》诗:“近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6).喻严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漢語大詞典》:肃陈(肅陳)
肃然陈列。形容有威势的样子。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 张铣 注:“武事肃然陈列,文化尽已优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