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麻姑  拼音:má gū
1.传说中的仙女。姓黎字琼仙,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宋徽宗政和中,封为真人。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2.山名。参见「麻姑山」条。
《漢語大詞典》:麻姑酒
酒名。格致镜原卷二二引《事物绀珠》:“麻姑酒, 麻姑泉 水酿,出 建昌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沧州 酒, 阮亭先生 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亦省作“ 麻姑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右之麻姑, 建州 之白酒,如饮汤然,果腹而已。”
分類:酒名
《國語辭典》:姑苏(姑蘇)  拼音:gū sū
江苏省吴县的旧称。参见「吴县」条。
《漢語大詞典》:姑苏台(姑蘇臺)
亦作“ 姑胥臺 ”。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漢語大詞典》:姑射
(1).山名。在 山西省 临汾县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山海经·东山经:“ 卢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无草木,多水。” 郝懿行 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隋书·地理志云,‘ 临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阳府 西。”按,山海经·东山经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海内北经》有 列姑射 ,当为传说中另一山名。
(2).庄子·逍遥游:“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五代 王周 《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岐。” 宋 苏轼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海边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歌者素娟》曲:“铅华尽洗,南州琼树, 姑射 冰肌。” 清 张麟书 《早梅》诗:“梦寐难忘 姑射 姿,春山无伴每相思。”
《國語辭典》:姑息  拼音:gū xí
1.过于宽容、放纵。《儒林外史》第八回:「人家请先生的,开口就说要严;老夫姑息的紧,所以不曾著他去从时下先生。」
2.苟且偷安。《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申纳诸儒,而亲其忠正,绝其姑息。」
《國語辭典》:小姑  拼音:xiǎo gū
1.称谓:(1)妻子称丈夫的姐妹为「小姑」。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之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也称为「小姑子」。(2)称父亲最小的妹妹为「小姑」。
2.少女。唐。温庭筠〈兰塘〉诗:「小姑归晚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
3.小道姑或小女巫。宋。陆游〈赛神曲〉:「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六出:「长生会,莲花观里一个小姑来。」
《國語辭典》:舅姑  拼音:jiù gū
称谓。妇称夫的父母。《礼记。内则》:「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唐。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國語辭典》:黄姑(黃姑)  拼音:huáng gū
牵牛星的别名。参见「牵牛星」条。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牛女》:「七夕牛女渡河之事,古今之说多不同,非惟不同,而二星之名莫能定。《荆楚岁时记》云:『黄姑织女时相见。』太白诗云:『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是皆以牵牛为黄姑。然李后主诗云:『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若此则又以织女为黄姑,何耶?然以《星历》考之,牵牛去织女隔银河七十二度,古诗所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安得如太白『相去不盈尺』之说。又《岁时记》则又以黄姑即河鼓,《尔雅》则以河鼓为牵牛。又《焦林大斗记》云:『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与参俱出,谓之牵牛;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漢語大詞典》:藐姑
见“ 藐姑射 ”。
《國語辭典》:藐姑射  拼音:miǎo gū yè
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山。《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分類:仙女山名
《國語辭典》:仆姑(僕姑)  拼音:pú gū
泛指好的弓箭。《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宋。乐雷发〈乌乌歌〉:「有金须碎作仆姑,有铁须铸作蒺藜。」也称为「仆射姑」。
《國語辭典》:妇姑(婦姑)  拼音:fù gū
妇女。唐。白居易〈观刈麦〉诗:「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國語辭典》:姑恶(姑惡)  拼音:gū è
动物名。一种水鸟。因为其鸣叫声像姑恶而得名。
分類:鸟名叫声
《國語辭典》:紫姑  拼音:zǐ gū
传说中的神仙名。本为妾侍,为大妇所嫉,常罚以厕秽等劳役,正月十五日死。世人于此日用饭箕或乾草做成人偶,供为厕神,占卜诸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一。异事》:「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宋。欧阳修蓦山溪。新正初破〉词:「应卜紫姑神,问归期,相思望断。」也称为「箕姑」、「厕神」。
《國語辭典》:姑洗  拼音:gū xiǎn
古代十二律之一。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國語辭典》:大姑  拼音:dà gū
1.对妇女的尊称。
2.称谓:(1)对父亲的姊妹中最长者的称呼。(2)称丈夫的姊姊。
《漢語大詞典》:大孤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鄱阳湖 出口处。又名 鞋山 。 唐 顾况 《小孤山》诗:“ 大孤山 远 小孤 出,月照 洞庭 归客船。”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九江府·德化县》:“ 大孤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 彭蠡湖 中,与 南康府 分界,西南洪涛,一峯独耸……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参见“ 大姑 ”。
《國語辭典》:姑嫜  拼音:gū zhāng
称谓。旧称丈夫的父母。唐。杜甫〈新婚别〉诗:「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因为思念甥女,故此欲接他姑嫜夫婿,一同赴京中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