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1,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鱼轩
香阁
翠蛾
贱妾
采花
横云
妇德
穿针
老妇
笑靥
梳妆
花市
六甲
蝉鬓
衫子
《漢語大詞典》:鱼轩(魚軒)
(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车。用鱼皮为饰。《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 杜预 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唐 王维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之一:“锦衣餘翟黻,绣轂罢鱼轩。”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见綵旂前导,华轂后随,鲜衣花帽,簇拥鱼轩。”
(2).代称夫人。 宋 苏轼 《与李之仪书》之三:“ 叔静 云 端叔 一生坎軻,晚节益牢落,正赖鱼轩贤德,能委曲相顺,适以忘百忧。”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李文靖 端默寡言,堂下花槛頽圮,经岁不问。鱼轩一日语之, 文靖 不答。”
《漢語大詞典》:香阁(香閣,香閤)
(1).青年妇女的内室。 唐 李白 《菩萨蛮》词:“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
(2).宫廷或佛寺的台阁。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香阁披青磴,琱臺控紫岑。”元史·世祖纪七:“乙酉,帝御香阁,命大乐署令 完颜椿 等肄文武乐。”
香閤:青年女子的住室。 唐 谢偃 《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 明 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吓得我魄散分。”
《漢語大詞典》:翠蛾
(1).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 唐 薛逢 《夜宴观妓》诗:“愁傍翠蛾深八字,笑回丹脸利双刀。” 金 王浍 《感遇》诗:“游子去万里,空闺歛翠蛾。” 明 王廷陈 《闻筝》诗:“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顰。”
(2).借指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翠娥争劝 临卭 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國語辭典》:贱妾(賤妾)  拼音:jiàn qiè
1.地位卑下的妾。《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
2.称谓。妻子对丈夫的自谦之词。汉。无名氏〈东门行〉:「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國語辭典》:采花(採花)  拼音:cǎi huā
1.采摘花朵。如:「她在花园里采花。」唐。李白〈于阗采花〉诗:「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2.比喻强奸妇女。多见于旧小说中。如:「采花大盗」。《三侠五义》第六二回:「细细打听,方才知道是个最爱采花的恶贼。」
《漢語大詞典》:横云(横雲)
(1).横于云间。形容高。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雄才盖代,逸气横云。”
(2).横浮于天空的云。 唐 韦应物 《扈亭西陂燕赏》诗:“緑野际遥波,横云分叠嶂。” 唐 韩愈 《南山诗》:“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3).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却月皆其名。”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漢語大詞典》:十眉图(十眉圖)
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 唐玄宗 命画工绘制。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清 赵翼 《试题闲云女郎小照》诗:“试向十眉图比较, 黄崇嘏 恐不如他。”亦省称“ 十眉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清 纳兰性德 《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
《國語辭典》:妇德(婦德)  拼音:fù dé
妇人应具有的美德。《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夫妇宜家,允著刚柔之匹。惟兹妇德无愆,方见夫纲莫斁。」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國語辭典》:老妇(老婦)  拼音:lǎo fù
1.年老的妇女。《易经。大过卦》:「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2.年长妇人的自称。《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國語辭典》:笑靥(笑靨)  拼音:xiào yè
笑时脸上的微涡。唐。韦庄 叹落花诗:「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数步儿湘裙踏雁沙,媚姿姿笑靥面生花。」
《漢語大詞典》:笑靥儿(笑靨兒)
果食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七月七夕……又以油麵糖蜜造为笑靨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亦省作“ 笑靨 ”。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食置肉笑靥》:“ 汾 就逮,自分必死,因嘱其家曰:此行无全理,脱幸有恩言,当於餽食中置肉笑靨一,以为信,毋忘。”
分類:果食
《國語辭典》:梳妆(梳妝)  拼音:shū zhuāng
妇女梳理妆扮。唐。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李小姐梳妆出拜,天然美貌,绝非房中前日所见模样。」
《漢語大詞典》:梳妆楼(梳粧樓)
(1).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愁,大风吹倒梳粧楼。”
(2).古迹名。即 梳妆台 。亦省称“ 梳粧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偶语追 铜雀 ,无聊问 柏梁 。豫游推插柳,胜蹟是 梳粧 。” 吴翌凤 笺注:“《日下旧闻》《张太岳集》:皇城北苑中有 广寒殿 ,相传以为 辽 萧后 梳粧楼 。”参见“ 梳妆臺 ”。
《國語辭典》:花市  拼音:huā shì
1.卖花的市集。唐。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诗:「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也称为「花儿市」。
2.繁华的街市。宋。朱淑真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妓院。《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宴罢归来,恣游花市,此时方显平生志。」也称为「花院」。
《國語辭典》:六甲  拼音:liù jiǎ
1.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故称为「六甲」。《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2.俗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相传男女于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天配合,最易怀孕,故名。《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受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
3.一种五行方术,可据以隐遁或避除神鬼。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五行有驿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说。」
4.道教指供天帝驱使的阳神。道士可用符咒召请以祈驱鬼。《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风电,筴鬼神。」
5.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农时也。」
《國語辭典》:蝉鬓(蟬鬢)  拼音:chán bìn
梳理成如蝉翼般缥缈动人的妇女的两鬓。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魏文帝宫人有绝所宠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渺如蝉翼,故曰蝉鬓。」南朝梁。元帝〈登颜园故阁〉诗:「妆成里蝉鬓,笑罢敛娥眉。」
《國語辭典》:衫子  拼音:shān zi
1.古代一种妇人的服装。唐。元稹 杂忆诗五首之五:「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就揭开了外边衫子与裙子,把裤子解了带扭,褪将下来。」
2.国剧中的脚色。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呱呱叫,超等第一的脚色。」也称为「青衫」、「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