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化鱼(化魚)
(1).“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积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鳃龙门。”后以“化鱼”指由平民而做官,社会地位由平庸而显耀。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浪暖桃香欲化鱼,期逼春闈,詔赴春闈。郡中空有辟贤书,心恋亲闈,难舍亲闈。”
(2).指 如来 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 清 赵翼 《憎蚊》诗:“化鱼身喂众,吾不学浮屠。”自注:“ 如来 身化磨竭鱼以肉喂众人。见洛阳伽蓝记。”
《漢語大詞典》:毫相
佛教语。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的白毫相。佛藏经·了戒品:“ 舍利弗 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 舍利弗 ,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后亦泛称佛相。 唐 韦皋 《再修成都府大圣慈寺金铜普贤菩萨记》:“仪合天表,制侔神工,莲开慈颜,月满毫相。” 宋 范成大 《下岩》诗:“不用苦求毫相现,祇教长掛水帘看。” 清 赵翼 《舟泊圮光看盂兰会放湖灯》诗:“盂兰盆借佛毫相,放大光明豁沉冥。”
《漢語大詞典》:无上道(無上道)
佛教语。指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法华经·方便品》:“正直捨方便,但説无上道。” 唐 刘禹锡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诗:“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修无上道难,造种种福业易。”《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内中有一个御史 左宗郢 便问道:‘唸佛得悟道否?’ 莲池 道:‘怎么得不悟?反问问自性,性成无上道。’”
《漢語大詞典》:十号(十號)
(1).十种号令。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大胜。”
(2).佛的十种名号。即: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朝 梁 沈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受三远十号之尊崇,建四辨八声之妙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位超十地,果满三祗,十号将圆,一生成道。”参阅大智度论卷四。
《漢語大詞典》:顶相(頂相)
指佛教传说中如来头顶之肉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塔跡、佛牙、袈裟、顶相舍利,悉在 弗楼沙国 。” 宋 陶谷 清异录·漏春和尚:“新栽柳树,必用泥固济,其木颇类比丘顶相。”
《國語辭典》:八相  拼音:bā xiàng
如来成道的八个阶段:(1)《大乘起信论》称兜率天、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轮法、入于涅槃为「八相」。(2)小乘称八相兜率天、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轮法、入于涅槃为「八相」。
《国语辞典》:多宝塔(多宝塔)  拼音:duō bǎo tǎ
东晋时,耶舍尊者自西域奉多宝如来全身舍利来中国,建塔于白云峰,世称为「多宝塔」。
《國語辭典》:戒法  拼音:jiè fǎ
佛教用语。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如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在家五戒、八关斋戒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戒法,此即体,通出离之道。」
《漢語大詞典》:素毫
(1).指毛笔。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綃,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蘸素毫,拟硃票,案情曲折心儿恼。”
(2).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 须弥山 ,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素毫月举,腾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
《國語辭典》:皮纸(皮紙)  拼音:pí zhǐ
一种质地坚韧的纸张,产于云、贵、江、浙等省,原料大都为桑树皮、楮树皮或荀壳等,多用于契据纸张或制作雨伞。
《漢語大詞典》:白毫相
如来 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 世尊 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佛藏经下·了戒品九》:“ 如来 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百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法华经句解·序品:“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亦省作“ 白毫 ”。 南朝 梁简文帝 《迦叶佛像铭》:“慧雨自垂,仁风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白毫大光,应念来感。”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灵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邂逅》:“倘然现白毫,仗诸品圆明照。”
《漢語大詞典》:如来佛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例如: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国语辞典》:不空成就如来(不空成就如来)  拼音:bù kōng chéng jiù rú lái
佛教用语。五方佛之一。位在大日如来右手第二位。象徵事业。在密宗寺院及宋、辽古刹中,和大日如来、阿閦佛、阿弥陀佛、宝生佛合称为「五方佛」。
《国语辞典》:宝生佛(宝生佛)  拼音:bǎo shēng fó
五方佛之一。通常被安排在大日如来左方,表示福德。在密宗寺院及宋、辽古刹中,和大日如来、阿閦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并塑,合称为「五方佛」。
《漢語大詞典》:华藏世界(華藏世界)
佛教指 释迦如来 真身 毘卢舍那佛 净土,是佛教的极乐世界,由宝莲花中包藏的无数小世界组成的。 清 谭嗣同 《仁学》一:“ 恒河 沙数,世界种为一华藏世界。”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然近世汎神论之立説,则亦有可议者,彼其言曰:‘以一蚁子之微而比於人,人之大不知几千万倍也。’然此几千万倍者,要必有量,若人之比华藏世界,其大小则无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