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杨震关(楊震關)
东汉 杨震 为 潼关 西 华阴 人,好学博览,时称“ 关 西 孔子 。”后因别称 潼关 为“杨震关”。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前年又出 杨震关 ,举头云际见 荆山 。”参阅后汉书·杨震传
《國語辭典》:学而不厌(學而不厭)  拼音:xué ér bù yàn
厌,满足。学而不厌指勤奋好学,对学问没有感到满足的时候。《论语。述而》:「子曰:『默然而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宋。陆九渊 与邵叔谊书:「虽其老于论道,亦曰学而不厌,启助之益,需于后学。」
《国语辞典》:孟母择邻(孟母择邻)  拼音:mèng mǔ zé lín
孟子的母亲为激励孟子勤奋好学,曾为选择环境而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大儒。后遂以此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也作「孟母三迁」、「孟母三徙」。
《国语辞典》:三绝韦编(三绝韦编)  拼音:sān jué wéi biān
比喻勤奋好学。参见「韦编三绝」条。元。鲜于必仁〈折桂令。送朝昏雪案萤灯〉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万古群经。」
《国语辞典》:好学不倦(好学不倦)  拼音:hào xué bù juàn
喜好学习而不知疲倦。《史记。卷四○。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
《國語辭典》:左图右史(左圖右史)  拼音:zuǒ tú yòu shǐ
形容四周都是书籍。比喻人嗜书好学或藏书丰富。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背山面湖,左图右史,于政馀,亲课之。」也作「左右图史」。
《国语辞典》: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微弱的光明。后比喻人老而好学。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漢語大詞典》:笃实好学(篤實好學)
认真踏实,爱好学问。北史·张袞传:“ 袞 篤实好学,有文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后土词渎慢:“ 金陵 邵衍 字 仲昌 ,篤实好学。”
《國語辭典》:笃志好学(篤志好學)  拼音:dǔ zhì hào xué
专一心志,勤于学问。《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治谷梁春秋,为元都讲。」
《國語辭典》:积雪囊萤(積雪囊螢)  拼音:jī xuě náng yíng
形容在困苦的环境中勤奋读书。参见「映雪囊萤」条。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一折:「哀先相几乎绝嗣,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
《國語辭典》:皓首穷经(皓首窮經)  拼音:hào shǒu qióng jīng
1.年老而仍持续地钻研经书。如:「这位学者皓首穷经,博学通览,可谓是位国学大师了。」也作「白首穷经」。
2.讽刺人虽一辈子努力读书,却没把书读通。《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國語辭典》:好学深思(好學深思)  拼音:hào xué shēn sī
喜欢学习而又能深入思考。《聊斋志异。卷一○。何仙》:「座中有与乐陵季忭相善者,李固好学深思之士,众属望之。」
《漢語大詞典》:眈乐(眈樂)
谓好学乐道。 汉 班固 《答宾戏》:“ 颜 眈乐於簟瓢, 孔 终篇於西狩。”
分類:好学乐道
《国语辞典》:穿壁引光  拼音:chuān bì yǐn guāng
汉代匡衡家贫而好学,无力购买灯烛,于是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以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也作「凿壁偷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匡壁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 汉 匡衡 凿壁偷光故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奉上缄泪之句,断肠之辞,宛转十三行,预仿 苏娘 织锦;附以缠壁之金,搔头之玉,珍珠一百颗,聊为 匡 壁添光。”参见“ 匡衡凿壁 ”。
《漢語大詞典》:匡衡凿壁(匡衡鑿壁)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