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冯夷伐鼓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洛神赋〉~899~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卫。
典故
冯夷击鼓

相关人物
曹植

参考典故
冯夷


《昭明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健(植)《洛神赋》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例句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杜甫 渼陂行(陂在鄠县西五里。周一十四里)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杜甫 玉台观

典故 
夷吾

相关人物
管仲


《论语》卷七《宪问》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史记》卷六十二《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例句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荐夷吾

相关人物
管仲
 
鲍叔牙


《国语》卷六《齐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例句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 李白 陈情赠友人

典故
江左管夷吾
 
夷吾在江左

相关人物
温峤
 
管仲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7~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史记》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语林曰:「初温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温公既见丞相,便游乐不住,曰:『既见管仲,天下事无复忧。』」
典故
营三窟
  
谋三窟
   
狡兔窟
 
失三窟
  
兔藏三窟
 
狡兔迷窟
 
狡兔汁
 
夷甫三窟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冯谖(冯驩)


《战国策》卷十一〈齐四·齐人有冯谖者〉~399~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王衍〉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识者鄙之。

简释

兔藏三窟:喻指谋求避祸之道。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赋诗二首》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例句

世事徒三窟,儿童且一经。 唐彦谦 梅亭

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计疏狡兔无三窟,羁甚宾鸿欲一生。 罗隐 贵池晓望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 苏颋 御箭连中双兔

看寻狡兔翻三窟,见射妖星落九天。 鲍溶 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话别

典故
麋鹿群
  
友麋鹿
  
随麋鹿
 
同麋鹿
 
与麋鹿群
  
托麋鹿群

相关人物
伯夷


南朝梁·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兴王》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
「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独立高山之顶,欢与麋鹿同群。」唐·李善注引《论语》:「子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例句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令狐楚 赋山

烟霄惭暮齿,麋鹿愧初心。 吴融 和杨侍郎

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吴融 绵竹山西四十韵

祗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姚合 秋夕遣怀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崔道融 元日有题

麋鹿自成群,何人到白云。 戴叔伦 山居

朝缨初解佐江滨,麋鹿心知自有群。 杜牧 出关

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草屋五首之二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杜甫 晓望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杜甫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

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 杜荀鹤 入关历阳道中却寄舍弟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 杜荀鹤 哭山友

倒载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欲相随。 杜荀鹤 春日山居寄友人

各言麋鹿性,不与簪组群。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 郑絪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一

典故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琴高
 
郭璞
 
冯夷

参考典故
琴高骑鱼


《庄子》内篇·卷三上《大宗师》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
《越绝书》卷十四〈越绝德序外传记〉~326~
胥死之后,吴王闻,以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彷佛之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子胥,水仙也。
《文苑英华》卷一五九南朝梁·吴均《登寿阳八公山》
是有琴高者,陵波去水仙。
晋·葛洪《神仙传》卷九
(郭)璞得兵解之道,今为水仙伯。

例句

飘泊南庭老,祗应学水仙。 杜甫 舟中

典故
天下大老

相关人物
伯夷


《孟子注疏》卷七上〈离娄章句上〉~28~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典故
王夷甫

相关人物
王衍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5~
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父乂,为平北将军,常有公事,使行人列上,不时报。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著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及石勒、王弥寇京师,以衍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以距之。衍使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击贼,退之,获其辎重。迁太尉,尚书令如故。封武陵侯,辞封不受。时洛阳危逼,多欲迁都以避其难,而衍独卖车牛以安众心……越之讨苟晞也,衍以太尉为太傅军司。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典故
望夷宫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73~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
《临川集》卷四〈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典故
武夷仙伯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86~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顾氏案:地理志云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武夷君。是时既用越巫勇之,疑即此神。」
典故

《老子·道经·十四章》~50~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在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已。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八〈愚溪诗序〉~5846~2~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士蔿
 
夷吾
 
晋献公
 
重耳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6~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脩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杜甫 草堂

典故
夷陵火

相关人物
楚王
 
白起(武安君)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列传》
「攻楚,拔郢,烧夷陵。」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

例句

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李百药 郢城怀古

《国语辞典》:管夷吾  拼音:guǎn yí wú
人名。(?~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谥敬。也称为「筦子」、「管仲」、「管子」。
《國語辭典》:三窟  拼音:sān kū
三个洞穴。比喻避祸计虑的周密。《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分類:洞穴避祸
《漢語大詞典》:兔三窟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漢語大詞典》:狡兔三穴
见“ 狡兔三窟 ”。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漢語大詞典》:麋鹿性
比喻草野优游之性。 宋 曾巩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诗:“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分類:草野优游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漢語大詞典》:麋鹿姿
山野人的模样。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八:“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
分類:模样
《國語辭典》:水仙  拼音:shuǐ xiān
植物名。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鳞茎略卵状,外皮黑色,下端有白色须根。叶丛生,狭长线状,质厚,带白绿色。冬末春初时开花,花茎自叶丛抽出,每梗著花三至五朵,花色白,具黄色副花冠,有香味。常生长于暖地河边,或栽培于庭园。也称为「凌波仙子」、「金盏银台」。
《國語辭典》:希夷  拼音:xī yí
1.原指道的本体无声无色。语本《老子》第一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后用以指虚空玄妙。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2.灵芝的别名。参见「灵芝」条。
《國語辭典》:一国三公(一國三公)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春秋时晋献公命士蔿为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蔿敬守君命,但为免除后患,只得草率完工,赋诗:「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典出《左传。僖公五年》。后比喻政令出于多门,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唐。刘子元〈上萧至忠论史书〉:「十羊九牧,其命难行,一国三公,适从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