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偃柝
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农商野庐,边城偃柝。”
《漢語大詞典》:庥隆
太平昌盛。 清 龚自珍 《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公自顾以儒臣遭世极盛,文名满天下,终不能有所补益时务,以负庥隆之期。”
分類:太平昌盛
《漢語大詞典》:斜封宫
唐中宗 时, 韦后 及 太平 、 安乐 、 长宁 等公主皆依势用事,贪贿受赇,别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付中书授官,号“斜封官”。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景龙 中,多於侧门降墨勅斜封,以授人官爵,时人号为‘斜封官’。”新唐书·辛替否传:“ 睿宗 立,罢斜封官千餘人,俄詔復之。”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安乐 、 长寧公主 及皇后妹……皆依势用事,请謁受賕,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勅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她们大卖官职,不论什么人,只要出钱若干万就给官做。这种官当时称为‘斜封官’,有正、试、摄、检校、判、知官等名目,人数多至数千人。”
《国语辞典》: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拼音:ní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uàn lí rén
(谚语)情愿做太平岁月的狗,也不要在乱世里做个四处流浪的人。感伤乱世里人命的轻贱与无奈。《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国语辞典》: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  拼音:wén guān bù ài qián,wǔ guān bù pà sǐ
宋代名将岳飞,皇帝询问他天下何时可太平,他认为只要文臣不贪财、武臣不畏死,则天下就太平了。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国语辞典》:猛虎归山,蛟龙入海(猛虎归山,蛟龙入海)  拼音:měng hǔ guī shān,jiāo lóng rù hǎi
(谚语)放走猛虎和蛟龙,从此不得太平。比喻放走恶人,一旦得势,作威作福,天下永无宁日。如:「你就这样放他走,岂不是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后患无穷吗?」
《国语辞典》:知安忘危  拼音:zhī ān wàng wéi
只知过太平安逸的日子,而忘记危难之时。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国语辞典》:彭县(彭县)  拼音:péng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太平河东北岸。产铜,农产以稻、麦、甘藷及油菜籽等为主。
《国语辞典》:安必思危  拼音:ān bì sī wéi
居于安定、太平时必须考虑到潜伏的危机。《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远见识微之明矣。」
《国语辞典》:澄清天下  拼音:chéng qīng tiān xià
肃清祸乱,使天下归于太平。《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国语辞典》:拉魂腔  拼音:lā hún qiāng
一种地方戏剧的唱腔。二百年前由流行于江苏北部海州一带的太平歌、猎户腔发展而成。因女腔多在句末尾音用假声作七度向高音翻转,而有拉后腔、拉呼腔之称,后再讹传为拉魂腔。曲调婉转动听,唱腔为板腔体。主要伴奏乐器为板弦、二胡、大胡、笛子、哨呐和打击乐器等。其后流传各地演变为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此三剧的传统剧目和主要唱腔都相同,演唱方式也相似。
《國語辭典》:歌舞升平(歌舞昇平)  拼音:gē wǔ shēng píng
唱歌跳舞。形容一片热闹繁荣的太平景象。《孽海花》第六回:「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也作「歌舞太平」。
《國語辭典》:丰亨豫大(豐亨豫大)  拼音:fēng hēng yù dà
形容君德隆盛,国家富强。《宋史。卷四七二。奸臣传二。蔡京传》:「时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为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累朝所储扫地矣。」
《國語辭典》:国泰民安(國泰民安)  拼音:guó tài mín ān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四。山川神》:「每岁海潮大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封神演义》第一七回:「陛下当改恶从善,亲贤远色,退佞进忠,庶几宗社可保,国泰民安,生民幸甚。」也作「民安国泰」。
《漢語大詞典》:鼓腹含和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严复 《主客平议》:“ 熙 皥 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