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后  拼音:tài hòu
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简称为「太后」。
分類:帝王太后
《國語辭典》:皇太后  拼音:huáng tài hòu
皇帝的母亲。《汉书。卷八二。王商传》:「先是皇太后尝诏问商女,欲以备后宫。」
《国语辞典》:窦太后(窦太后)  拼音:dòu tài hòu
汉文帝之后,景帝之母。(?~西元前135)崇信黄老之言,死后,武帝始独尊儒术。《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國語辭典》:西太后  拼音:xī tài hòu
清朝慈禧太后。参见「慈禧太后」条。
《高级汉语词典》:王太后  拼音:wáng tài hòu
在位君主的母亲
《國語辭典》:太皇太后  拼音:tài huáng tài hòu
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
《国语辞典》:慈安太后  拼音:cí ān tài hòu
清文宗咸丰帝之后。(西元1837~1881)姓钮祜禄,满洲人。咸丰元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时,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次年咸丰死,清穆宗同治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国语辞典》:慈禧太后  拼音:cí xī tài hòu
清穆宗的母亲。(西元1835~1908)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倖,纲政遂紊。戊戌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简称为「西后」。
《国语辞典》:萧太后(萧太后)  拼音:xiāo tài hòu
人名。(西元953~1109)原姓拔里氏,辽太祖改赐萧姓,故姓萧。名绰,辽景宗后。圣宗立,摄国政,上尊号称承天皇太后。明达治术,习知军政,澶渊之役,指挥三军,与宋签订澶渊之盟,小说戏曲中多传其事。卒谥宣献。
《國語辭典》:吕太后的筵席(呂太后的筵席)  拼音:lǚ tài hòu de yán xí
吕太后,指汉高祖之妻吕雉,为人刚毅狠毒。曾宴请齐悼惠王刘肥,并在酒中下毒,试图毒杀刘肥。又曾宴请群臣,并以军法劝酒。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及《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后指寓有阴谋的筵席。明。徐𤱻《杀狗记》第一三出:「唬得我,一双箸,拿不住,放不得。一口饭,吞不进,吐不出。嫂赐食,一似吕太后的筵席。」
分類:太后吕后
《漢語大詞典》:吕太后的筵宴
见“ 吕太后的筵席 ”。
《國語辭典》:吕太后的筵席(呂太后的筵席)  拼音:lǚ tài hòu de yán xí
吕太后,指汉高祖之妻吕雉,为人刚毅狠毒。曾宴请齐悼惠王刘肥,并在酒中下毒,试图毒杀刘肥。又曾宴请群臣,并以军法劝酒。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及《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后指寓有阴谋的筵席。明。徐𤱻《杀狗记》第一三出:「唬得我,一双箸,拿不住,放不得。一口饭,吞不进,吐不出。嫂赐食,一似吕太后的筵席。」
分類:太后吕后
《國語辭典》:主母  拼音:zhǔ mǔ
1.古代妾对妻的称呼。《战国策。燕策一》:「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
2.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王家家僮们在县里打听消息,得知家主已在监中,唬得两耳雪白,奔回来报与主母。」《儒林外史》第五回:「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3.太后。《韩非子。亡徵》:「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是谓两主。」
《國語辭典》:主父  拼音:zhǔ fù
1.古代婢妾、仆役对男主人的称呼。《战国策。燕策一》:「妾知其为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唐。皇甫枚《王知古》:「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
2.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称「主父」。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3.复姓。赵武灵王号主父,其后支孙乃以之为氏。如汉朝有主父偃。
《漢語大詞典》:两宫(兩宫)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两宫,太后、 景帝 也。”汉书·张延寿传:“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许嘉 女,上为 放 供张……两宫使者,冠盖不絶。”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比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内賛两宫,外宰黎蒸。”《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两宫,东宫及上臺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濯缨登朝,冠冕当世。陞降两宫,实惟时宝。”
《國語辭典》:东宫(東宮)  拼音:dōng gōng
1.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也称为「青宫」、「春宫」。
2.复姓。如春秋时齐有大夫东宫得臣。
《國語辭典》:四象  拼音:sì xiàng
1.金、木、水、火。《易经。系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孔颖达。正义:「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
2.春、夏、秋、冬。体现于卦象则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3.易卦四象:实象、假象、义象、用象。
4.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