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吕尚。西周齐国国君。东海人,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家贫,钓于渭滨,文王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佐文王、武王为计灭商,有大功。武王时尊为师尚父。封于齐,都营丘,为齐之始祖。至国修政,民多归之。留周为太师。有征伐五侯九伯之权。兵书《六韬》传为所作。
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姓姜,亦姓吕,名尚,字牙,东海人,四岳之后。初事商王纣,去隐北海,后归周,周文王以为师,号曰太公望。武王嗣位,以为司马,号曰师尚父。既克商,封于齐,以侯爵就国。成王嗣位,命得专征伐。一云,受封后留为太师,薨年百馀岁。传国二十八世。有《太公六韬》六卷,《阴谋》六卷,《谋》三卷,《阴符钤录》一卷,《金匮》二卷,《兵法》三卷,又六卷,《伏谋阴阳谋》一卷,《三宫兵法》一卷,《太乙三宫兵法立成图》二卷,《书禁忌立成集》二卷,《枕中记》一卷,《周书阴符》九卷。(案《周书阴符》、《隋志》不云太公。据《战国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作《周书阴符》,明是一书也。《汉志》《周史六韬》六篇在儒家,《太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在道家,《隋志》尽归兵家。)
太公任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亦作大公任。春秋时人。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前往慰问,并以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之理劝孔子,孔子称善。
齐太公 朝代:战国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84 【介绍】: 即田和。战国时齐国人。田常曾孙。仕齐为卿。齐康公耽于酒色,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滨,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康公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在位二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03 【介绍】: 秦末单父人,名文,字叔平。吕后父。好相人,见刘邦而异之,以女妻之,即吕后。汉王元年封临泗侯。后追尊吕宣王。
太公 朝代:秦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7 【介绍】: 史失其名,称太公。或云名执嘉,或云名端。秦末沛人。刘邦父。楚汉战争初,为项羽俘获,置军中为人质。汉王四年得释归。刘邦即位后,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礼。高祖六年,太公家令说以人主之尊,乃于刘邦朝时,持帚迎门退行。高祖大惊而尊为太上皇。
《國語辭典》:大老  拼音: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2.指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如:「一时奉为体坛大老。」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托朝里大老。」
《漢語大詞典》:四圣(四聖)
(1).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 黄帝 ,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顓頊 、 帝嚳 、 尧 、 舜 。”
(2).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大过》:“ 尧 、 舜 、 禹 、 汤 ,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无穷,旅人相望,未同朝乡。”
(3).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伏羲 、 轩辕 ( 黄帝 )、 高辛 ( 帝喾 )、 禹 。云笈七籤卷三:“ 伏羲 受图, 轩辕 受符, 高辛 受天经, 夏禹 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於河渚,故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
(4).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周公 、 太公 、 召公 、 史佚 。《大戴礼记·保傅》载, 成王 中立而听朝, 周公 常立于前, 太公 常立于左, 召公 常立于右, 史佚 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
(5).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唐 代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唐 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 玄宗 ,崇极而圮。 河 北悍骄, 河 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
(6).医家称 黄帝 、 岐伯 、 秦越人 ( 扁鹊 )、 张机 为“四圣”。 清 黄元御 著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
(7).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
(8).佛教语。禅林称 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 、 大势至菩萨 、 大海众菩萨 为“四圣”。
《漢語大詞典》:项羽堆(項羽堆)
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 彭越 数反 梁 地,絶 楚 粮食, 项王 患之。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汉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后因称此置 太公 之高坛为“项羽堆”。古址在今 河南 荥阳 东广武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济水 又东逕 东广武城 北。 楚 项羽 城之, 汉 破 曹咎 , 羽 还 广武 ,为高坛置 太公 其上,曰:‘ 汉 不下,吾烹之。’ 高祖 不听,将害之。 项伯 曰:‘为天下者不顾家,但益怨耳。’ 羽 从之。今名其坛曰 项羽堆 。”史记·项羽本纪“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东广武城 有高坛,即是 项羽 坐 太公 俎上者,今名 项羽堆 ,亦呼为 太公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七《河阴县》
分類:太公高坛
《国语辞典》:太公鼓刀  拼音:tài gōng gǔ dāo
太公,指姜子牙。鼓刀,操刀。姜子牙未受赏识时,曾在朝歌杀牛为生。故用以比喻贤德之士未受赏识任用。参见「屠牛朝歌」条。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
《国语辞典》:飞熊入梦(飞熊入梦)  拼音:fēi xióng rù mèng
周文王将遇太公吕尚时,梦见飞熊的事。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后用以比喻君王将得贤臣辅佐。《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