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觉(大覺)  拼音:dà jué
澈底觉悟。《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淮南子。俶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
《國語辭典》:九经(九經)  拼音:jiǔ jīng
九种儒家经籍。所指不一,或为《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书经》、《易经》;或指《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周礼》。《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漢語大詞典》:阳路(陽路)
(1).太阳运行的路线。宋书·历志下:“按日行黄道,阳路也,月者阴精,不由阳路,故或出其外,或入其内,出入去黄道不得过六度。八十三日有奇而出,出亦十三日有奇而入,凡二十七日而一入一出矣。”
(2).向南的大道。《文选·左思〈吴都赋〉》:“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櫛比,解署棊布。” 吕向 注:“向南之道。”宋书·礼志一:“今圣图重造,旧章毕新,南驛开涂,阳路修远。”
《國語辭典》:大象  拼音:dà xiàng
1.目前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鼻长,无骨,具有嗅觉、喝水、摄食、打斗、抚慰小象的功用。营群居生活。以青草、树叶为食。可供劳役、交通工具。参见「象」条。
2.本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后指旧时帝王一统天下。《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3.《易传》的组成部分。依据一卦的基本观念,扩大说明事物变化和人事现象,称为「大象」。以别于说明各爻的小象。
4.北周宇文衍(静帝)的年号(西元579~580)。
《國語辭典》:径行(徑行)  拼音:jìng xíng
任意而行。《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也作「径情」。
《國語辭典》:径行(逕行)  拼音:jìng xíng
直接行动而不必考虑其他因素。如:「下月聚餐,不再通知,请各位届时径行前往饭店参加。」
分類:任性径自
《漢語大詞典》:念一
思念大道。谓修道。“一”指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北有石室二口,旧是隐者念一之所,今无人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是以緇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宋 苏辙 《抱一颂》:“真人告我,昼夜念一……子若得一,万事皆毕。”
《漢語大詞典》:九变(九變)
(1).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 章炳麟 《訄书·商鞅》:“ 鞅 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乐曲终止。「九成」指乐声九变。《书经。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若五音之变化,济九成之妙曲。」
2.九层。比喻极高。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3.百分之九十。如:「这事的成功率高达九成。」
《漢語大詞典》:大朴(大樸)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大朴(tài pǔ)”。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國語辭典》:小言  拼音:xiǎo yán
1.言不入道。《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形容微小的事物。战国。楚。宋玉 小言赋:「能粗而不能细,非妙工也。然则上座者未足明赏。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漢語大詞典》:九逵
(1).四通八达的大道。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 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后多指京城的大路。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 长安 九逵上,青槐荫道植。”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紫綬拂三寺,朱门临九逵。”《孽海花》第十五回:“真个九逵无禁,锦衫交飞,万户初开,歌鐘互答。”
(2).泛指大路。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狂风捲石落半岭,坚冰凿梯通九逵。”
《漢語大詞典》:九街
犹九逵,都城的大道。 唐 薛能 《送浙东王大夫》诗:“九街鸣玉勒,一宅照红旌。” 宋 周邦彦 《少年游·雨后》词:“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分類:都城大道
《國語辭典》:街上  拼音:jiē shang
街路上。《红楼梦》第一回:「这日甄家大丫头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
《漢語大詞典》:驿道(驛道)
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后汉书·刘昆传:“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 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 。”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驛道为备,潜出其后。”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三:“州图领 同谷 ,驛道出流沙。”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太宗 接受诸部酋长所上‘天可汗’的尊号,并允许在 回纥 以南, 突厥 以北开一条大驿道,分设六十八驿,各驿有马及酒肉供往来贡使,称为‘参天可汗道’。”
《漢語大詞典》:太朴(太樸)
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正如雷尊象鼎,虽丹碧烂然,而太朴浑沦之气,非鬼工匠手所能拟议。”参见“ 大朴 ”。
见“ 大3朴 ”。
《漢語大詞典》:大朴(大樸)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大朴(tài pǔ)”。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漢語大詞典》:九轨(九軌)
(1).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郑玄 注:“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为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辐广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轂。” 清 唐甄 潜书·法王:“执此致之,直而无曲,显而无隐,如行九轨之途,更无他歧。”
(2).指城中大道。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九轨澄清,已消尘壒之浊;三农踊跃,载歌牟麦之丰。”
(3).泛指大路。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4).犹言众车。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大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