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授衣时节
星流大火
流空大火将西
《毛诗正义》卷八之一〈国风·豳·七月〉~28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亨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汉·郑玄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唐·孔颖达疏:「《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亨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汉·郑玄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唐·孔颖达疏:「《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國語辭典》:融风(融風) 拼音:róng fēng
东北风。《说文解字。风部》「风」字。清。段玉裁。注:「东北曰融风。」《后汉书。卷六○。蔡邕传》:「日南至则黄钟应,融风动而鱼上冰。」也称为「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