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动心忍性(動心忍性)  拼音:dòng xīn rěn xìng
以外在的困厄,震撼其心志,使其性格愈发坚强。《孟子。告子下》:「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后多用作不顾外在的困难、阻碍,坚持下去。宋。陆游 通判夔州谢政府启:「动心忍性,庶几或进于豪分,娱忧纾悲,亦当勉见于言语。」
《國語辭典》:杜门谢客(杜門謝客)  拼音:dù mén xiè kè
闭门谢绝宾客,不与外界往来。《元史。卷一四○。太平传》:「太平曰:『吾无罪,当听于天,若自杀,则诚有慊矣。』遂还奉元,杜门谢客,以书史自适。」《歧路灯》第九四回:「况绍闻少年不曾净守清规,更是不能杜门谢客。」
《國語辭典》:杜门自绝(杜門自絕)  拼音:dù mén zì jué
闭门不出,主动与外界隔绝。《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赞曰》:「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廷事,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及莽篡位,遣使赍玄纁、束帛,请为国师,遂欧血托病,杜门自绝。」
《國語辭典》:魂飞魄散(魂飛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魂魄离体。比喻死亡。《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2.比喻非常恐惧害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小丫头已经吓的魂飞魄散,哭著,只管碰头求饶。」也作「魄散魂飞」、「魂飘魄散」、「魂飞魄丧」、「魂销魄散」。
《漢語大詞典》:惑着(惑著)
佛教谓贪爱之心为外界之事物所迷惑,执着而不可摆脱。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如彼外道,闻他邪説,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
《國語辭典》:过敏(過敏)  拼音:guò mǐn
1.对环境中某些物质会产生不正常的反应。
2.对事情感到敏感且忌讳。如:「老一辈对年节或婚礼时穿黑色、白色礼服很过敏。」
《漢語大詞典》:固有振动
又称“自由振动”。振动系统在不受外界作用而由其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振动。如弹簧振子在本身弹性力作用下的振动,单摆在重力作用下的振动等。充电后的电容器和电感线圈组成回路后,电路中形成的电流振荡,也称固有振动。
《國語辭典》:变温动物(變溫動物)  拼音:biàn wēn dòng wù
随环境温度之不同而变化体温之动物,称为「变温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及所有的无脊椎动物,都是变温动物。也称为「冷血动物」。
《漢語大詞典》: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例如:他开始安安心心过日子。
《國語辭典》:闭明塞聪(閉明塞聰)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闭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不看不闻,不与外界有所接触。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漢語大詞典》:蔽明塞聪(蔽明塞聰)
蒙住眼睛不视,堵塞耳朵不听。谓对外界事物不见不闻。 宋 曾巩 《洪范传》:“立於无蔽之地者,其於视听如此,亦不用之於小且近矣。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國語辭典》:蔽聪塞明(蔽聰塞明)  拼音:bì cōng sè míng
蒙住耳目。比喻对外界事物不予闻问。如:「人活著,有些时候不妨蔽聪塞明,麻木一些。」
《漢語大詞典》:闭关绝市(閉關絶市)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清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 中国 要需,何难闭关絶市!” 陈炽 《〈盛世危言〉序》:“ 中国 乃闭关絶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國語辭典》:闭关自守(閉關自守)  拼音:bì guān zì shǒu
紧闭关口,不与外界交通往来。如:「一个现代化国家需要放眼天下,不可闭关自守。」
《國語辭典》:保险箱(保險箱)  拼音:bǎo xiǎn xiāng
贮藏现款或贵重物品,以防火患或盗贼的铁箱。用双层厚铁板制成,两铁板之间,填以沙砾或其他耐火物,门上有号码键或精密锁钥。也称为「保险匮」、「金匮」、「银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