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番佛  拼音:fān fó
旧时对外国银元的俗称。主要指有人头像的西班牙「本洋」。
《漢語大詞典》:仇外
憎恨仇视外国。例如:盲目仇外。
《漢語大詞典》:南海舶
古代称航行至我国口岸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为“南海舶”。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嵗至 安南 、 广州 。”
《國語辭典》:母法  拼音:mǔ fǎ
被奉为模范的法律。相对于子法而言,子法即从母法出。
《國語辭典》:留洋  拼音:liú yáng
旧时指出国留学。如:「他是清代第一批留洋的人才。」
分類:外国留学
《漢語大詞典》:散商
(1).指鸦片战争前 广州 的 英国 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国商人,即所谓“自由”商人,又称“港脚”。 清 魏源 《筹海篇》四:“西洋互市 广东 者十餘国,皆散商无公司,惟 英吉利 有之。” 清 魏源 《筹海篇》四:“散商者,各出己资,自运自集,利害皆一人独当之。”
(2). 清 代官府于垄断行业特许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实商户为首领,称为总商,类似牙行行首,其余则称散商。
《國語辭典》:教案  拼音:jiào àn
1.特别指在满清末年时,外国教会欺压民众及民众反抗传教士所发生的各种案件。
2.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
3.学校教室中,供教师用的桌子。
《漢語大詞典》:角仗
宋 时接见外国使者时的殿廷仪仗。宋史·仪卫志一:“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
《漢語大詞典》:以华制华(以華制華)
旧指外国侵略者利用 中国 人来制服 中国 人的政策。 鲁迅 《伪自由书·“以夷制夷”》:“那时的 中国 的许多人,的确将国联看作‘青天大老爷’,心里何尝还有一点儿‘夷’字的影子。倒相反,‘青天大老爷’们却常常用着‘以华制华’的方法的。” 吴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的新阶段》:“当 南京 战事紧急时, 日本 欲实现他一贯的以华制华底政策,曾一再底嗾使 德国 大使向我政府提出和议。”
《國語辭典》:直译(直譯)  拼音:zhí yì
翻译外国文字时,尽量依原文字句翻译,而不改其语脉风格。
《國語辭典》:外债(外債)  拼音:wài zhài
国家所负外国的债款。
《漢語大詞典》:外国语(外國語)
(1).指汉语中的外来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檇李 陈无功 撰《庶物异名疏》,凡二千四百五十有二则,可称该博。余意外国语,佛经语,皆无定字,况屡经翻译,尤多差讹,不如删去,始称大雅。”
(2).外国的语言、文字。
《國語辭典》:外钞(外鈔)  拼音:wài chāo
外国的纸币、钞票。
《國語辭典》:外电(外電)  拼音:wài diàn
国外传播媒体所发布的新闻。
《漢語大詞典》:西捕
指旧时租界上的外国巡捕。 茅盾 《子夜》九:“一辆摩托脚踏车,坐着两个西捕,发疯似的在路上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