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协律(協律)  拼音:xié lǜ
1.调和律吕。《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
2.符合格律。宋。刘克庄贺新郎。鬓雪今千缕〉词:「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手笔如燕许。」
《漢語大詞典》:雌霓
(1).即雌蜺。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宋 柳永 《竹马子》词:“对雌霓掛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清 许光治 《红绣鞋·雨后》曲:“雄雷天鼓歇,雌霓帝弓弯。”参见“ 雌蜺 ”。
(2).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雌霓:“ 沈约 製《郊居赋》,其间曰:‘驾雌霓之连蜷,泛大江之悠永。’出示 王筠 。 筠 读雌霓为雌鶂。 约 喜谓曰:‘霓字惟恐人读作平声。’ 司马温公 谓非霓字不可读为平声也,盖 约 赋协侧声故尔。”后因以“雌霓”为创作时精研声律之典。 清 姚鼐 《怀故编修程鱼门》诗:“承吟雌霓知声病,荷定鸡人润小文。”参见“ 雌霓之诵 ”。
《漢語大詞典》:雌蜺
虹有二环时,内环色彩鲜盛为雄,名虹;外环色彩暗淡为雌,名蜺,即霓,今称副虹。《楚辞·九章·悲回风》:“上高巖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 宋 秦观 《秋日》诗之三:“连卷雌蜺掛西楼,逐由追情意未休。”
分類:色彩
《漢語大詞典》:雌霓之诵(雌霓之誦)
谓熟知声韵。典出梁书·王筠传:“ 约 ( 沈约 )製《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 筠 示其草。 筠 读至‘雌霓(五激反)连踡’, 约 抚掌欣抃曰:‘僕常恐人呼为霓(五鷄反)。’…… 约 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絶,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唐 刘肃 《〈片玉集〉序》:“是知雌霓之诵方脱诸口,而见谓知音。”
分類:熟知声韵
《國語辭典》:声韵(聲韻)  拼音:shēng yùn
1.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汉字字音。也称为「音韵」。
2.声母和韵母。
《漢語大詞典》:声均(聲均)
见“ 声韵 ”。
《漢語大詞典》:循声(循聲)
(1).顺着声律;顺着声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忽然听得一阵欢呼掷骰子声,循声觅去,却在轩后一小阁中有些灯影在窗隙中射出来。”
(2).指为官有循良之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张 名 开士 ,字 軼伦 , 杭州 壬戌进士,歷任有循声。”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江忠烈公殉难庐州:“后 江公 知 浙江 秀水县 事,卓著循声。”
《漢語大詞典》:钟吕(鐘吕)
(1).指乐律,声律。《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曰诗,乐工协之於钟吕为乐。”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君诗钟吕音和平,此时都作变徵声。”
(2). 锺离权 、 吕洞宾 的并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 钟 吕 虽自称 唐 人,而其迹皆显於 宋 ,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 唐 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漢語大詞典》:声病(聲病)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沈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
《國語辭典》:倚声(倚聲)  拼音:yǐ shēng
填词。因为词的格律多根据前人的词谱范律而来,所以填词也称为「倚声」。
《漢語大詞典》:诗病(詩病)
(1).谓好诗成癖。 唐 司空图 《即事》诗之五:“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我须不是为酒忘家,见如今因诗受贬,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愿。我为甚远流身万里,因此上怕吟诗百篇。”
(2).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 宋 刘攽 中山诗话:“诗有诗病、俗忌,当避之。”参见“ 八病 ”。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國語辭典》:腔调(腔調)  拼音:qiāng diào
1.乐曲的声律。《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2.说话的声音和语调。《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
《漢語大詞典》:中雅
酒器名。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酒诲》:“ 荆州 牧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升),中雅受六胜,小雅受五胜。”
谓合乎《大雅》《小雅》的声律。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咏叹中《雅》,转运中律。” 吕延济 注:“中,合也。《雅》,大、小《雅》。”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漢語大詞典》:宫吕
宫调与律吕。泛指音调声律。 明 谢应芳 《听雨》诗:“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似亦谐宫吕。”
《漢語大詞典》:杂体诗(雜體詩)
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 汉 、 魏 、 六朝 时文人所创制。
《漢語大詞典》:大韵(大韻)
(1).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谓诗一联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五言诗以“声”、“鸣”为韵,上九字便不能用“惊”、“倾”、“平”、“荣”等字,否则就犯了大韵。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大韵:一韵以上,不得同於韵字。如以‘新’字为韵,勿復用‘邻’、‘亲’等字。”参见“ 八病 ”。
(2).特出的气度、情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襄阳 罗友 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自 梁 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杜甫 《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 仇兆鳌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满 函关 ’、‘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 八病 ”。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