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声应(声应)
淮南子瑟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
分类:声应
《分类字锦》:闻声应媒(闻声应媒)
潘岳射雉赋何调翰之乔桀邈畴类而殊才候扇举而清叫野闻声而应媒注调翰谓媒也乔桀俊逸也扇布也形如手中将欲媒雊振布令有声媒便清叫野雉闻即应而出也
分类:
《国语辞典》:声叫声应(声叫声应)  拼音:shēng jiào shēng yìng
声唤必应,有问必答。《西游记》第三○回:「说你还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常时声叫声应,问一答十。」
分类:有问
《分类字锦》:声应鼓吹(声应鼓吹)
华氏洛阳记端门内有大钟上作群狮子交纽遇正朝大会击之与鼓吹相应声闻二十里
分类:
《國語辭典》:声应气求(聲應氣求)  拼音:shēng yìng qì qi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本改为《易经。乾卦。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用以比喻彼此志趣、意气相投。明。李贽〈富莫富于常知足〉:「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也作「声求气应」。
《國語辭典》:声气(聲氣)  拼音:shēng qì
1.声音和气息。《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用以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合。
2.声音、言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生来在父母身边,如珠似玉,何曾听得这般声气?」《红楼梦》第六四回:「这好一会我们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