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烧羊(燒羊)
(1).指 唐 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 贞观 中 太宗 尝问 朱子奢 烧尾事, 子奢 以烧羊事对之。”参见“ 烧尾 ”。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一:“烧羊蒙珍惠,下逮童孺矣。”
《國語辭典》:烧尾(燒尾)  拼音:shāo wěi
1.唐时初拜官职的大臣,依例设宴献食,以表庆祝酬谢,称为「烧尾」。见《新唐书。卷一二五。苏镶传》。
2.唐代士子登第,必设盛筵欢聚,称为「烧尾」。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烧尾》。
3.比喻人显达。唐。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诗:「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國語辭典》:能士  拼音:néng shì
具有才能之士。《荀子。王霸》:「其官职事业,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战国策。魏策一》:「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掩能士之迹。」
《國語辭典》:出恭  拼音:chū gōng
排泄粪便。明代考试设有出恭入敬牌,士子如厕通便,须先领牌,故称通便为「出恭」。且称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两匹马滚在一处,我要下马出恭。」《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毓生急急的要去出恭,托悔生暂时照应店面。」
《漢語大詞典》:川馆(川館)
谓闯蒙馆,打秋风。川馆者多为浪游四方的落魄士子。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八:“一些教蒙馆的先生们,所怕的是川馆先生,因为川馆先生可以捣乱,使他们的书教不成。”
《漢語大詞典》:乡宾(鄉賓)
唐 代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因乡贡的士子参加乡饮酒礼,故称。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省选逮投足,乡宾尚摧翎。” 钱仲联 集释引 蒋抱玄 曰:“乡宾,犹言乡贡也。”参见“ 乡饮宾 ”。
《漢語大詞典》:乡饮宾(鄉飲賓)
乡饮酒礼的宾介。 周 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明 清 时又有“宾”(亦称“ 介宾 ”。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郡守 王公 闻其贤,举为乡饮宾。”参见“ 乡饮酒礼 ”。
《漢語大詞典》:荐主(薦主)
(1).荐引人;介绍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人但见 天锡 言事而迁他官,则曰此劾内侍之过也。 吴燧 以改除致缴,则曰此 天锡 之荐主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有这样好説话的荐主,真是了不得!但是局卡衙门的事,我不想干了。”
(2).特指科举时代为士子向主考举荐的显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盖房考座师,日后升沉不可问,而荐主西臺烜赫,且可藉以为援,势使然也。”
(3).指房考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 邵西樵 ﹞《过随园》云:‘白首再投前荐主,絳帷寧拒老门生?’”
《漢語大詞典》:引保
宋 时选举制度的一种规定。凡士子应举,须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的亲属及诸不孝、不悌与僧道归俗等事。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核对明白后,方得就试。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引保日,有考官某县尉居帘内,见公丰姿秀发。”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雋永录·来岁状元赋》:“已迫岁始发乡里,惧引保后时,穷日夜以行……至京,适值引保就试过省。”
《漢語大詞典》:荐师(薦師)
科举时代士子称向主考官举荐自己的达官显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数十年来,特重荐师,待以异礼,几出乡会座师之上。盖房考座师,日后升沉不可问,而荐主西臺烜赫,且可藉以为援,势使然也。”
《國語辭典》:跳龙门(跳龍門)  拼音:tiào lóng mén
比喻考试及第,或由贫贱转为富贵。参见「登龙门」条。元。关汉卿《蝴蝶梦。楔子》:「若三个儿到开春,有什么实诚定准?怎生便能够跳龙门?」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本是个跳龙门、登虎榜,青灯黄卷客。」
分類:士子登第
《漢語大詞典》:食士
(1).给士卒吃饭。国语·吴语:“ 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
(2).养育士子。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乍浦殉难:“﹝ 乍浦 ﹞无一降贼者。具见国家养士之隆,食士之报。”
《國語辭典》:文童  拼音:wén tóng
大陆地区指年幼的学生。
《國語辭典》:进场(進場)  拼音:jìn cháng
1.科举时代称进入试场参加考试为「进场」。
2.入场。如:「大家循序进场。」
《漢語大詞典》:恩举(恩舉)
恩赐举人。 清 代凡乡试毕三场而未中式的八十岁以上的士子,分别贡、监生员,合例者请旨赏给举人或举人副榜,称恩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位举人姓 陈 ……他年纪已经老了,接连下了十好几科都不能及第,但到最后的一科也就公然中了。中的虽然是恩举,当然也是很光耀的事。”
《漢語大詞典》:誊录院(謄録院)
宋 始置, 明 清 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宋史·选举志一:“﹝ 景德 ﹞八年,始置誊録院,令封印官封试卷付之,集书吏録本,监以内侍二人。”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三
《國語辭典》:一举成名(一舉成名)  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
旧指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今泛称作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子瞻一举成名,御笔除翰林学士,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富贵非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望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