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襕衫(襴衫)  拼音:lán shān
古代读书人的家常服饰。《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土风录。卷三。襕衫》:「按纲目集览,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衫及裙,名曰襕衫。以为上士之服。……或云当为蓝衫。」也作「蓝衫」。
《漢語大詞典》:孤学(孤學)
(1).将要失传的学问。汉书·礼乐志:“守习孤学,大指归於兴助教化。”后汉书·陈元传:“ 左氏 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新唐书·杨瑒传:“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奬孤学。” 宋 陆游 《述感》诗:“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2).谓学识浅陋的士人。宋书·志序:“渊流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
《漢語大詞典》:孤平
(1).出身寒微的士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翁彦枢:“夫科第国家重事,朝庭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剗革前弊,孤平得路。” 前蜀 贯休 《上顾大夫》诗:“即应炳文柄,孤平去浩浩。” 宋 王禹偁 《谢弟禹圭授试衔表》:“伏念臣出自孤平,猥叨班列。虽累居近侍,而未免食贫。”
(2).旧诗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 王力 《诗词格律》第二章第三节四:“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漢語大詞典》:未售
没有卖出去。喻士人求官不得或应试未中,没能换得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唐 岑参 《送薛弁归河东》诗:“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先大夫﹞又曰:‘只怜 燕 市人如旧,未见鵾鹏化北溟。’谓是岁 壬甫兄 应京兆试未售也。”
《漢語大詞典》:士籍
(1). 魏 晋 南北朝 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 明 洪武 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 唐 代称进士登科记, 宋 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时,立文学馆,以十八学士入选,备受皇帝礼遇与敬重,各方钦羡不已,称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几时得坠鞭误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盖儿软,踏翰林脚步儿长。」
《國語辭典》:登科记(登科記)  拼音:dēng kē jì
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昨日在街上见卖登科记,有俺那申家两个侄儿,都及第了。」也作「登科录」。
《漢語大詞典》:乡闱(鄉闈)
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明年会试,经、子、史科,亦依乡闈分年。礼部尚书知贡举。” 清 赵翼 《奏旨准入鹿鸣筵宴》诗:“遂初岂意忽迁鶯,为歷乡闈两鹿鸣。” 王闿运 《中议大夫彭君墓志铭》:“及试乡闈,册名误嘉为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五校乡闈,颇称得士。”
《國語辭典》:韩昌黎(韓昌黎)  拼音:hán chāng lí
人名。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参见「韩愈」条。
《国语辞典》:燕子笺(燕子笺)  拼音:yàn zǐ jiān
传奇名。明阮大铖作。演唐士人霍都梁与酆学士女飞云及妓女华行云遇合的故事,剧中关目为燕子衔笺,故称为《燕子笺》。
《漢語大詞典》:山囚
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语本 唐 柳宗元 《囚山赋》:“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元 王恽 《杂言寄中隐奉别后一粲》诗:“故园风物信如旧, 柳子 初岂为山囚?”
《漢語大詞典》:乡选(鄉選)
(1).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魏书·李孝伯传:“﹝ 孝伯 父 曾 ﹞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 曾 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公 作 宣武 司马,属门生数十人於田曹中郎 赵悦子 。 悦子 以告 宣武 。 宣武 云:‘且为用半。’ 赵 俄而悉用之。曰:‘昔 安石 在东山,搢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2).犹乡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 孟宗献 ﹞自乡选至於殿陛,四为举首。”
《漢語大詞典》:美士
形体美或才德好的士人。礼记·大学“人之彦圣,其心好之” 汉 郑玄 注:“美士为彦。”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 王陵 见而怪其美士,乃言 沛公 ,赦勿斩。”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诗序》:“人谓 韦侯 美士,考功显曹, 盛山 僻郡,夺所宜处,纳之恶地,以枉其材, 韦侯 将怨且不释矣。”
《漢語大詞典》:策对(策對)
即对策。 汉 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国策》《南华》取其灵快, 匡衡 、 刘向 取其雅健, 史迁 、 班固 取其博大, 昌黎 取其浑, 柳州 取其峭, 庐陵 取其宕,三 苏 取其辩,他若 贾董 策对, 庾 徐 駢体, 陆贄 奏议,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 罗惇曧 《文学源流》:“自兹以降,风流相扇,浓郁瑋丽,浸盛於 西京 , 邹阳 、 枚乘 、 司马相如 、 王褒 尤为杰出, 贾谊 、 董仲舒 并为大儒,而为奏疏策对之所祖。”
《国语辞典》:中常侍  拼音:zhōng cháng shì
职官名。秦置,为皇帝侍从,出入宫廷,以宦者或士人为之。东汉时,则专用宦官,以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至汉末袁绍大诛宦者,乃复参用士人。简称为「常侍」。至三国魏,则置「散骑常侍」,为正规官,不再为宦官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