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传教士(傳教士)  拼音:chuán jiào shì
传布宗教教义的人。如:「满清末年,有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
《漢語大詞典》:传道会(傳道會)
指各派基督教教会。 孙中山 《化敦被难记》一:“当一千八百八十六年时,予学医于 广州 之 英 、 美 传道会。”
《國語辭典》:清教徒  拼音:qīng jiào tú
1.英国新教徒的一派。十六世纪后半,因反对英国国教而起,主张澈底改革。被禁后,转往荷兰、美洲,并协助美国独立运动成功。
2.比喻生活俭朴严肃的人。如:「他过著清教徒式的生活。」
《漢語大詞典》:聂斯脱利派(聶斯脱利派)
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 君士坦丁堡 主教 聂斯脱利 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 唐 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國語辭典》:圣餐(聖餐)  拼音:shèng cān
一种基督教的仪式。用面包和葡萄酒象徵耶稣的肉与血,在仪式中,教徒领受并食用,以纪念耶稣为救赎世人而受难。天主教则认为经过仪式,面包和酒化为基督的身体和血,不仅是象徵而已。
《國語辭典》:圣诞节(聖誕節)  拼音:shèng dàn jié
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古代经典对耶稣诞生日期并无定论,西元四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会始定十二月二十五日为耶稣诞辰,不过东正教与亚美尼亚教会则定在不同日期。虽然宗教的意义可能不复以往,圣诞节仍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庆之一。也称为「耶诞节」。
《國語辭典》:圣诞(聖誕)  拼音:shèng dàn
孔子、佛、菩萨、耶稣或所信奉之神的诞辰。《红楼梦》第二九回:「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
《國語辭典》:圣诞老人(聖誕老人)  拼音:shèng dàn lǎo rén
西方传说中会在圣诞夜降临,并送礼物给儿童的老人。古罗马时,每到元旦即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与穷人赠送礼物。西元四世纪左右,基督圣徒尼古拉曾多次拯救儿童脱离灾难,而后,在德意志境内首先出现把尼古拉当作圣诞老人或新年老人的风俗。随后传到以基督教归正宗为主的国家,信奉归正宗的荷兰人到达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后,用圣克劳斯代替尼古拉为圣诞老人。也称为「耶诞老人」。
《漢語大詞典》:圣洗(聖洗)
即洗礼。基督教认为是 耶稣 认定的圣事之一,因称。参见“ 洗礼 ”。
《國語辭典》:洗礼(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锻鍊或考验。如:「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种逆境与挑战。」
《國語辭典》:三位一体(三位一體)  拼音:sān wèi yī tǐ
基督教教义中,以为上帝唯一,但有三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无大无小,无先无后,都是一个上帝。
《國語辭典》:救世军(救世軍)  拼音:jiù shì jūn
泛世界基督教教会的一支。西元一八六五年,由英国牧师威廉。布斯(William Booth)在伦敦东区创立,以传教及救济贫穷为宗旨。一八七八年起,仿军事化的组织管理教会,教徒称为「军兵」,教士称为「军官」,而于一八八○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以后又发展至欧美各国,并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
《國語辭典》:救世主  拼音:jiù shì zhǔ
1.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基督徒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世人无力自救的罪而降生为人,故尊称耶稣为「救世主」。
2.比喻拯救他人脱离困境的人。如:「他担任义消,拯救了无数的生命,是大家心目中的救世主。」
《国语辞典》:浸礼(浸礼)  拼音:jìn lǐ
一种基督教仪式。基督教徒入教时,全身浸于水中,或以水洒身的仪式。
《國語辭典》:教会学校(教會學校)  拼音:jiào huì xué xiào
由教会提供经费所主办或支持的学校。如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等。
《漢語大詞典》:末日审判(末日審判)
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 耶稣 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毛泽东 《论持久战》四:“‘我们胜了, 日 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 平型关 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 台儿庄 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
《國語辭典》:礼拜堂(禮拜堂)  拼音:lǐ bài táng
基督教徒用来举行仪式礼拜上帝的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