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黑克索斯  拼音:hēi kè suǒ sī
Hyksos
自亚洲进入埃及的古代游牧民族。约于西元前一六七四年占领埃及北部,定都阿瓦利斯,在第十五王朝期间进行了一百多年的统治。一方面吸收埃及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将马、战车、排弓、改良的战斧和先进的防禦工程技术传入埃及。也译作「海克索斯」、「西克索」、「喜克索」。
《国语辞典》: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  拼音:shī shēn rén miàn xiàng
埃及著名的古迹,仰首蹲坐于金字塔旁。代表著有聪明如人的智慧和勇猛如狮的威势,其头部乃根据海夫拉王的脸塑造而成。
《国语辞典》:罗塞达石碑(罗塞达石碑)  拼音:luó sài dá shí bēi
古埃及石碑。西元一七九九年拿破崙远征埃及时,在尼罗河口罗塞达发现,故称为「罗塞达石碑」。为一外形不规则的黑色玄武岩石碑,长一百一十四公分、宽七十二公分、厚二十八公分。铭文撰于托勒密五世(西元前205~前180)即位第九年,志其践位庆典。碑文以埃及和希腊两种语言及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草写体)和希腊文雕刻而成,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释读主要由英国物理学家T.杨和法国J.F.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完成,解开古埃及文字之谜。石碑现藏于不列颠博物馆。
《国语辞典》:尼罗河文化(尼罗河文化)  拼音:ní luó hé wén huà
埃及文化。埃及人约在一万年前迁至尼罗河流域,建立王国。在文化上有长足进步,如象形文字、太阳历、几何学定理、水利工程、建筑、医学等。
《国语辞典》:亚斯文高坝(亚斯文高坝)  拼音:yà sī wén gāo bà
西元一九○二年埃及得英国之助,所建筑的第一座水坝。位于尼罗河上,主要为供给稻米、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水源灌溉之需。
《国语辞典》:阿拉伯沙漠  拼音:ā lā bó shā mò
Arabian Desert
撒哈拉沙漠的东缘部分。位于埃及东部、尼罗河、红海与苏伊士湾之间。为砾漠或岩丘,海拔约三百至一千公尺。植物稀少,富石油等矿产。
《国语辞典》:埃及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拼音:āi jí bó wù guǎn
西元一八五七年设立于埃及开罗的博物馆。保存古埃及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希腊、罗马时期的重要出土文物,艺术作品最为丰富。也称为「开罗博物馆」。
《国语辞典》:古埃及文明  拼音:gǔ āi jí wén míng
古埃及人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发源于尼罗河,主要文物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国语辞典》:古埃及文字  拼音:gǔ āi jí wén zì
古埃及所使用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后来演变成今日的罗马字母。
《国语辞典》:西奈协定(西奈协定)  拼音:xī nài xié dìng
以色列和埃及于敌对二十七年之后,经由美国的斡旋,于西元一九七六年签署西奈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但至今中东地区依然纷扰不安。
分类:埃及敌对
《国语辞典》:文明古国(文明古国)  拼音:wén míng gǔ guó
古老的文明国家。如中国、埃及等。
《国语辞典》:病媒蚊  拼音:bìng méi wén
传播病原导致传染疾病的蚊子。如三斑家蚊是传染日本脑炎的病媒蚊、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蚊。
《国语辞典》:埃及历(埃及历)  拼音:āi jí lì
古埃及人于西元前四千年时所发明使用的历法。将一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天,并定一年为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三十天,剩馀的五天则留在年底。
《国语辞典》:安多尼  拼音:ān duō ní
Saint Anthony the Great
人名。(西元251~356)埃及人,为耶教修道院隐修制度的创始人,主张受苦静修,曾出售其家产,以所得施舍贫困。
《国语辞典》:方尖塔  拼音:fāng jiān tǎ
古埃及做为太阳神信仰的象徵。为在神殿入口建筑的前方呈方椎形的四面石柱。现存最大的方尖塔为卡鲁那克神殿的歇普斯特女王的方尖塔,高三十三点二公尺,雕刻著女王的颂德文及对神的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