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地平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漢語大詞典》:寸地
犹寸土。 汉 贾谊 《上都输疏》:“及 秦 不能分人寸地,欲自有之。” 宋 苏轼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清 魏源 《北上杂诗》之四:“千里 河 南北,高下寸地无。”
《骈字类编》:地胜(地胜)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
《國語辭典》:涂地(塗地) 拼音:tú dì
《骈字类编》:地窄
《漢語大詞典》:金地
(1).土地的美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银缕明光带,金地织成襦。”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卫国 给孤 长者,侧布黄金,买 祇太子 园,建精舍,请之居之。”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他日斋时,还於鉢中五色云内现其 五臺 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
(3).借指佛寺。 宋 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玉京十二阑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见前。”参见“ 银地 ”。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卫国 给孤 长者,侧布黄金,买 祇太子 园,建精舍,请之居之。”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他日斋时,还於鉢中五色云内现其 五臺 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
(3).借指佛寺。 宋 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玉京十二阑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见前。”参见“ 银地 ”。
《國語辭典》:地方 拼音:dì fāng
1.区域、地区。《韩非子。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儒林外史》第四回:「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风一二。」
2.本地、当地。《通俗常言疏證。地理。地方》引《晋书。孝怀帝纪》:「蒲子地方,马生人。」《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只是海疆盗贼横行,地方不得安静,倒是一桩可虑的事。」
3.对国家或中央政府而言。如:「地方官」、「地方税」。
4.处所。《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时五个人出得三马路,一直朝东,过望平街再朝东,到了一个地方,有一个大城门洞子似的。」
5.某部分。如:「你的构想不错,但有些地方值得再商议。」
2.本地、当地。《通俗常言疏證。地理。地方》引《晋书。孝怀帝纪》:「蒲子地方,马生人。」《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只是海疆盗贼横行,地方不得安静,倒是一桩可虑的事。」
3.对国家或中央政府而言。如:「地方官」、「地方税」。
4.处所。《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时五个人出得三马路,一直朝东,过望平街再朝东,到了一个地方,有一个大城门洞子似的。」
5.某部分。如:「你的构想不错,但有些地方值得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