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天地之别(天地之别)  拼音:tiān dì zhī bié
天空和地表的间隔。比喻极大的差异。如:「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真是天地之别。」
《国语辞典》:天地一色  拼音:tiān dì yī sè
形容天空和地表颜色一致,难以分辨的情景。《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的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已下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国语辞典》:磁南极(磁南极)  拼音:cí nán jí
是地球磁场垂直向上至地表的点。地磁南极的点随时间不停的变化。地磁南极与地理南极的位置并不相同。也称为「地磁南极」。
《国语辞典》:火山岩  拼音:huǒ shān yán
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地表附近冷却凝结所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国语辞典》:恒温层(恒温层)  拼音:héng wēn céng
距离地表一定深度的地层中,其温度时常保持不变。如寒带地区在深约一百公尺处,而热带地区则在三至四公尺处。
《国语辞典》:打炮戏(打炮戏)  拼音:dǎ pào xì
艺人新到一地表演,前几天所演的剧目。因希望一炮而红,打响知名度,故打炮戏必为艺人最擅长的剧目。如:「台湾女花脸王海波,纪念恩师巡回演出,均以《铡美案》作为每站亮相的打炮戏。」
《国语辞典》:冰河作用  拼音:bīng hé zuò yòng
泛指冰河活动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以及其对地表所造成的各种影响。也称为「冰川作用」。
《国语辞典》:引潮力  拼音:yǐn cháo lì
因地表受天体引力与地球公转所发生的离心力不平衡,以致发生引潮力,为潮汐的原动力。
《国语辞典》:地壳变动(地壳变动)  拼音:dì ké biàn dòng
地表的地壳因地球内营力造成的变动。其变动包括洋盆、大陆、高原、山脉的形成。如造陆运动、造山运动及变质、摺皱和岩浆活动等。
《国语辞典》:地盘下陷(地盘下陷)  拼音:dì pán xià xiàn
指地表向下陷落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引起土壤液化、火山活动等自然因素,或超抽地下水、建物载重、地下采矿等人为因素。也称为「地层下陷」。
《国语辞典》:地层下陷(地层下陷)  拼音:dì céng xià xiàn
地表因地下水的抽取或地壳变动,而造成的向下陷落。
《国语辞典》:地下水面  拼音:dì xià shuǐ miàn
浅层地表下岩石或土壤所含的水,有充满(饱和)及未充满(未饱和)其空隙者,此两者的界面,称为「地下水位」。也称为「地下水面」、「潜水位」。
《国语辞典》:地下水位  拼音:dì xià shuǐ wèi
浅层地表下岩石或土壤所含的水,有充满(饱和)及未充满(未饱和)其空隙者,此两者的界面,称为「地下水位」。也称为「地下水面」、「潜水位」。
《国语辞典》:岛状丘陵(岛状丘陵)  拼音:dǎo zhuàng qiū líng
地表侵蚀轮回进行后,表面侵蚀成平原,若有岩盘存在时,遂形成孤立而呈急斜面的「岛状丘陵」。
《国语辞典》:成矿作用(成矿作用)  拼音:chéng kuàng zuò yòng
地表或地壳内部,使一种或数种经济矿物自然聚集在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