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地志  拼音:dì zhì
1.早期的地方志书。最早出现于东汉,现知有《益州志》一种。魏晋南北朝时,地志有所发展,如韦昭的《吴郡国志》。常璩的《华阳国志》等。到隋唐二代,地志趋向衰落,入宋后便趋于消失,而为图经和方志所取代。地志的发展虽不如地记之兴盛,但由于它所记载的内容丰富,统合古今,而且横排门类,所以已有方志的雏形。也作「地志」。
2.一般的舆地书籍。
《國語辭典》:地志(地誌)  拼音:dì zhì
早期的地方志书。参见「地志」条。
分類:地志地理
《国语辞典》:舆地志(舆地志)  拼音:yú dì zhì
地理书。《南史。卷六九。顾野王传》:「所撰玉篇三十卷,舆地志三十卷。」
分类:地理理书
《漢語大詞典》:兵要地志
从军事需要出发,对有关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地形、交通、气象、水文等现实和历史情况进行调查而编制的资料。
《漢語大詞典》:图志(圖誌)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县图志》、 清 魏源 有海国图志。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考其图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经到省,於各处岛澳口门,尚未亲歷,现在检閲图志,先与督抚臣在省互相讲求。”
同“ 图志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海州 东海县 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 黄儿墓 。”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 门山 之公署,旧有 三老堂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
分類:地图地志
《國語辭典》:外史  拼音:wài shǐ
1.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2.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3.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国语辞典》:殊方绝域(殊方绝域)  拼音:shū fāng jué yù
远方人迹罕至的地方。唐。吕温〈地志图序〉:「名山大川,随顾奔走,殊方绝域,举意而到。」《元史。卷一八一。揭傒斯传》:「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国语辞典》:拓扑学(拓扑学)  拼音:tuò pū xué
1.拓扑数学。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
2.对地志、方志加以科学研究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