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国语辞典》:白蘋洲 拼音:bái pín zhōu
地名。《太平寰宇记。卷九四。江南东道六。湖州》:「白蘋洲在霅溪之东南,去洲一里。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蘋,日晚江南春。』因以为名。」
分类:地名
《國語辭典》:鬼门(鬼門) 拼音:guǐ mén
传说中鬼魂出入阴阳两界的门户。汉。王充《论衡。订鬼》:「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國語辭典》:鬼门关(鬼門關) 拼音:guǐ mén guān
1.传说中阴阳交界的关口。如:「据闻农历七月初一日,鬼门关大开。」后多用以指阴间。如:「他已一命呜呼,进了鬼门关。」
2.地名。位于今广西北流县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称为「鬼门关」。后比喻极为凶险的地方或极难度过的关头。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被驾驶人视为鬼门关。」
2.地名。位于今广西北流县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称为「鬼门关」。后比喻极为凶险的地方或极难度过的关头。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被驾驶人视为鬼门关。」
《國語辭典》:鬼门道(鬼門道) 拼音:guǐ mén dào
1.旧称戏台通往后台的门。也称为「古门道」。
2.比喻能灵活运用的特殊门路或办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门道,你别杞人忧天了。」
2.比喻能灵活运用的特殊门路或办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门道,你别杞人忧天了。」
《漢語大詞典》:虎门(虎門)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漢語大詞典》:青丘
亦作“ 青邱 ”。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北史·隋纪下·炀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陈子昂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
(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二》:“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云笈七籤》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杜甫 《壮游》诗:“春歌 丛臺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於此。”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
(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传一·高启》:“ 张士诚 据 吴 , 啟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詮。”
(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於凶水之上,缴大风於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
(8).星名。属长蛇座。《晋书·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北史·隋纪下·炀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陈子昂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
(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二》:“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云笈七籤》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杜甫 《壮游》诗:“春歌 丛臺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於此。”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
(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传一·高启》:“ 张士诚 据 吴 , 啟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詮。”
(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於凶水之上,缴大风於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
(8).星名。属长蛇座。《晋书·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漢語大詞典》:玉津
(1).仙药名。《汉武故事》:“ 西王母 曰:‘太上之药有玉津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
(2).地名。《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璧玉津 ,在 犍为 之东北,当 成都 之东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至 南安 ,为 璧玉津 ,故 左思 云:‘东越 玉津 ’也。” 宋 陆游 《舟过玉津》诗:“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帆过 玉津 。”
(3).银河。 明 徐观光 《万事不如杯在手》诗:“最宜对月吞银海,何必乘风上玉津。”
(4).口液。《黄庭内景经·黄庭章》“玄泉幽关高崔巍” 唐 梁丘子 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
(2).地名。《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璧玉津 ,在 犍为 之东北,当 成都 之东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至 南安 ,为 璧玉津 ,故 左思 云:‘东越 玉津 ’也。” 宋 陆游 《舟过玉津》诗:“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帆过 玉津 。”
(3).银河。 明 徐观光 《万事不如杯在手》诗:“最宜对月吞银海,何必乘风上玉津。”
(4).口液。《黄庭内景经·黄庭章》“玄泉幽关高崔巍” 唐 梁丘子 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