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达(頭達)  拼音:tóu dá
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列的仪仗。也作「头踏」。
《國語辭典》:师姐(師姐)  拼音:shī jiě
称谓:(1)老师的女儿若比自己年纪大,称为「师姐」。(2)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同门女子。
《漢語大詞典》:趋辟(趨辟)
(1).谓走在前面驱赶行人,使之回避车驾。周礼·秋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 郑玄 注:“趋辟,趋而辟行人。” 孙诒让 正义:“注云‘趋辟,趋而辟行人’者,前马而趋御行人,使辟王及诸侯之车,无有干犯也。”
(2).速行以避退。周礼·秋官·司仪:“君答拜,客趋辟。”
《國語辭典》:尖兵  拼音:jiān bīng
1.军队在作战、行军时,所派出的前锋部队。通常以一个班、排或连为单位。主要任务为警戒、搜索。亦借指精锐部队。
2.泛指在工作中积极参与,而具示范、引导领先地位者。如:「他这几年在环保工作上尽心尽力,足以为表率,堪称环保尖兵」。
《國語辭典》:五花肉  拼音:wǔ huā ròu
肥瘦夹杂的肉。
《國語辭典》:喊话(喊話)  拼音:hǎn huà
于队伍前方高声说话,常指在阵地前方对敌人大声宣传及劝降,或警方包围罪犯,对其大声呼喊使之自首或放弃抵抗。如:「升旗时,老师对著大家精神喊话。」「警长向枪击要犯喊话,希望他们弃械投降。」
《漢語大詞典》:告止幡
亦作“ 告止旛 ”。 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漢語大詞典》:打先锋(打先鋒)
比喻带头,冲在前面。 茅盾 《子夜》三:“有你们两位打先锋,我跟着干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八:“ 占魁 家没有官田,不好出面领头闹事,便与 丹桂 商议,叫 纪怀信 打先锋。”
分類:带头在前
《漢語大詞典》:牵仿
指牵拉车驾的牲口。在前叫牵,在旁叫仿。
《漢語大詞典》:套绳
牧民套牲口用的长绳,一端有一个活套
带有钩子和套索钉的绳子,主要用于牵引炮车或把它系在前车上
《國語辭典》:先声后实(先聲後實)  拼音:xiān shēng hòu shí
作战时先以声势压倒敌人,然后再以实力交战。《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上之谓也。」《周书。卷三五。崔猷传》:「夫兵者,务在先声后实,故能百战百胜,以弱为彊也。」也作「后实先声」。
《国语辞典》:骅骝开道(骅骝开道)  拼音:huá liú kāi dào
红色的骏马在前引路。常用以比喻有贤才辅佐。《儒林外史》第七回:「只道骅骝开道,原来天府夔龙。」
《国语辞典》:负弩先驱(负弩先驱)  拼音:fù nǔ xiān qū
背著弓箭走在前头开道,表示对长官的尊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国语辞典》:君子言先不言后(君子言先不言后)  拼音:jūn zǐ yán xiān bù yán hòu
(谚语)话说在前面,不等事后再说。如:「有道是『君子言先不言后』,万一出了问题,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国语辞典》:缘定三生(缘定三生)  拼音:yuán dìng sān shēng
缘分在前生就已注定。如:「他俩一见钟情,不久便论及婚嫁,可说缘定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