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旧典(舊典)
(1).旧时的制度、法则。书·君牙:“ 君牙 ,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 孔颖达 疏:“惟当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诸臣所行故事旧典,於是法则之。”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值饉荒,诸郡飢馁,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主者以旧典宜先请。”清史稿·后妃传序:“ 世祖 定鼎,循前代旧典。”
(2).古代的典籍。 汉 班固 《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韩子 所见,盖 周 之旧典礼经也。”
(3).老典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笑道:‘我説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説。’”
《国语辞典》:二则(二则)  拼音:èr zé
1.两条、两项。如:「二则消息」、「二则新闻」。
2.其次。如:「一则天雨,二则事忙,因此取消了预订的旅游行程。」
3.再说、并且。《红楼梦》第三一回:「袭人知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他伏侍,他又未必依,二则定要惊动别人,不如由他去罢。」
《国语辞典》:遑论(遑论)  拼音:huáng lùn
不必说、不用再说。如:「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遑论要成大功、立大业了。」《洪秀全演义》第一一回:「兄弟何欺人之甚也!偷营劫寨,尚不能行,遑论安邦定国。此事萧某可当之。」
分类:不必再说
《漢語大詞典》:念到
亦作“ 念叨 ”。亦作“ 念道 ”。
(1).由于记挂而一再说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我们全时常念道你!”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他回家来常念叨 林老师 好, 林老师 教他打 日本 呢。”
(2).念;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还得耳轮中聒噪着探花,眼皮儿上供养着探花,嘴唇儿边念道着探花,心坎儿里温存着探花。”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 李三 说:‘现在开会,各组的人往一块凑凑吧,回头还要讨论哩!谁先说说?’他回头望着代表们问。‘三哥念道念道吧!’代表们说。”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七:“我们庄上信 耶苏 的人,吃饭时,像下神一样,鼓着嘴念叨。”
(3).谈论,商量。 贺敬之 《秦洛正》:“ 洛正哥 !这两天咱们村里的事,你大半也知道了,今儿我来,咱们再念道念道。” 梁斌 《红旗谱》三八:“到了 严志和 家,敲门进去,和 江涛 、 严志和 、 涛他娘 念叨了一会子开大会的事。”
《国语辞典》:不提  拼音:bù tí
不再说起。《四游记。南游记。第一一回》:「华光悔之不及,闷闷不悦不提。」《红楼梦》第六八回:「原说接过来大家安分守己的,我也不提旧事了。」
《漢語大詞典》:重着(重著)
一再说明。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王逸 注:“復重深陈……以自著明也。” 马茂元 注:“自己一再明白地申説。‘著’和‘明’同义。”一说:重,深大也。读轻重之重。“重著”犹言郑重申说。参见 姜亮夫 《屈原赋校注》
《国语辞典》:更不消说(更不消说)  拼音:gèng bù xiāo shuō
不必再说。表示肯定的语气。《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至于正经书史,更不消说了。」
《国语辞典》:老和尚看嫁妆(老和尚看嫁妆)  拼音:lǎo hé shàng kàn jià zhuang
(歇后语)下辈子再说。如:「这事我看是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再说了。」
《国语辞典》:君子言先不言后(君子言先不言后)  拼音:jūn zǐ yán xiān bù yán hòu
(谚语)话说在前面,不等事后再说。如:「有道是『君子言先不言后』,万一出了问题,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国语辞典》:走一步算一步  拼音:zǒu yī bù suàn yī bù
比喻事情无计可施,暂时将目前困境应付过去再说。如:「既然大家都没有办法,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吧!」
《漢語大詞典》:愣愣
〈方〉∶稍等;稍候
这事先愣愣,改天再说吧
分類:事先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