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2,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私土
区土
赖地
腴表
沃淫
一易之地
光板
天下
主人
一方
无地
一丘
天府
尺寸
下土
《漢語大詞典》:私土
指个人所有的土地或封地。《公羊传·成公十二年》:“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自其私土而出也。” 何休 注:“私土者,谓其国也。”
《漢語大詞典》:区土(區土)
土地;国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寳殖。” 明 何景明 《渡泸赋》:“想夫 汉 炎既烬, 蜀 都始家,区土未闢,士马不加。”
分類:土地国土
《漢語大詞典》:赖地(賴地)
(1).躺在地上耍赖。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凡据地不起曰赖地。”如:这孩子一哭就赖地。
(2).指贫瘠的土地。《花城》1981年第6期:“可是在分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却只挑坏房,要赖地,拿旧衣裳。”
《漢語大詞典》:腴表
指最肥沃富庶的土地。 清 冯桂芬 《林文忠公祠记》:“惟是吾 吴 古称五湖腴表,有 明 以来,尤以财赋雄东南。”
《漢語大詞典》:沃淫
指肥沃润泽的土地。 王闿运 《丁文诚诔》:“当沃淫之久荒,又虚敝而惰窳。”
《漢語大詞典》:一易之地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郑玄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復种;地薄,故家二百畮。”
《漢語大詞典》:光板
(1).磨掉了毛的皮衣服或皮褥子。《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现在穿的毛都没有了,只剩得光板子,面子上还打了几个补钉,实在穿不出去。”
(2).指不生作物的土地。
(3).指金属币上没有轧花纹和文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些烂板银,早在 广州 贴水,换了光板银元。”
《國語辭典》:天下  拼音:tiān xià
1.古代中国境内区域。《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这又出奇了!」
2.中国的政权。《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3.泛称全世界。如:「从小就希望能游遍天下。」
《國語辭典》: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拥有主权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儒林外史》第五回:「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妇、丫鬟、使女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2.东家,相对于宾客而言。《文选。潘岳。笙赋》:「酒酣徒扰,乐阙日移,疏客始阑,主人微疲。」《儒林外史》第二回:「金有馀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夥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著。」
《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漢語大詞典》:一干一方
一千一万的隐语。“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近。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二:“逆 瑾 ( 刘瑾 )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干几方。”
《國語辭典》:无地(無地)  拼音:wú dì
1.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
2.临近水边的土地。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不尽。如:「欢喜无地」。
《漢語大詞典》:一丘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漢語大詞典》:一邱
见“ 一丘 ”。
《國語辭典》:天府  拼音:tiān fǔ
1.所得非常多。《荀子。大略》:「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2.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朝廷的府库。《宋书。卷九。后废帝本纪》:「天府虚散,垂三十年。」
4.天上的府第。指宫庭。清。吕碧城〈汨罗怨。翠拱屏嶂〉词:「翠拱屏嶂,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
5.职官名。周代设置,掌管祖庙的宝藏。《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6.星名。即元宿的四星,在室女座。《汉书。卷二六。天文志》:「东宫苍龙,房、心。……房为天府,曰天驷。」
7.经穴名。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属手太阴肺经。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唐。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2.天下。《书经。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3.低地。《书经。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4.偏远地区。《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魏书。卷八七。节义传。朱长生传》:「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装殓了,家里又没处停,只得权厝在庙后,等你回来下土。」